初中文言文(196首)

  • 1 《醉翁亭记》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7 《前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5 《木兰诗/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9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谤讥 一作:谤议)

  • 5 《杂说四·马说》 唐代·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祇辱 一作:只辱)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6 《童趣》 清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6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6 《曹刿论战》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6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5 《愚公移山》 先秦·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4 《陈涉世家》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

    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

    吴广围荥阳。

    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

    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

    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

    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

    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

    章邯击,大破之。

    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

    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

    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

    不如因而立之。

    ”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

    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

    楚已诛秦,必加兵於赵。

    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

    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

    若楚不胜秦,必重赵。

    赵乘秦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

    ”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

    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

    ”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

    ”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

    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

    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

    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

    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

    市军散,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

    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

    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

    使者五反,陈王乃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

    周市卒为相。

    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

    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

    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

    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

    与战,田臧死,军破。

    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章邯别将击破之,邓说军散走陈。

    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

    陈王诛邓说。

    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譄﹑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

    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

    秦嘉不受命,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

    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

    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

    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

    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

    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

    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

    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

    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

    ”田儋诛杀公孙庆。

    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

    吕将军走,收兵复聚。

    鄱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

    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

    陈王信用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高祖时为陈涉置守頉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

    犹未足恃也。

    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吾闻贾生之称曰:“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飘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铦于钩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索隐述赞】天下匈匈,海内乏主,掎鹿争捷,瞻乌爰处。

    陈胜首事,厥号张楚。

    鬼怪是凭,鸿鹄自许。

    葛婴东下,周文西拒。

    始亲朱房,又任胡武。

    伙颐见杀,腹心不与。

    庄贾何人,反噬城父!

  • 5 《伤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5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5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