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叹的诗词(335首)

  • 1 《兰亭集序/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8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 通:阑)

  • 6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5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7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6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宋代·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 6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 8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代·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闲院 一作:问院)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 6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宋代·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

    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

    当年悔草长杨赋。

  • 4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8 《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 7 《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8 《满庭芳·蜗角虚名》 宋代·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 5 《洞仙歌·冰肌玉骨》 宋代·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

    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 6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代·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