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91首)

  • 1 《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见者 一作:有不得见者)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7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 7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 5 《兰亭集序/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8 《触龙说赵太后》 先秦·刘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 6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9 《陈情表》 魏晋·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愍 一作:悯 茕茕孑立 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祖母 一作:祖母刘)

  • 5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6 《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5 《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7 《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 5 《寡人之于国也》 先秦·孟子弟子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4 《病梅馆记》 清代·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5 《伶官传序》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4 《逍遥游(节选)》 先秦·庄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 一作:枪榆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