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游的诗词(125首)

  • 1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6 《石钟山记》 宋代·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5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5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6 《满井游记》 明代·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 7 《游褒禅山记》 宋代·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6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8 《山石》 唐代·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 一作: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 5 《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4 《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3 《后赤壁赋》 宋代·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 8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代·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 4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代·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 4 《水调歌头·游览》 宋代·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 5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宋代·苏轼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