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勉励的诗词(72首)

  • 1 《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 5 《赠刘景文/冬景》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 一作:正是)

  • 6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宋代·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 6 《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 4 《守岁》 宋代·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 4 《送董判官》 唐代·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 4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宋代·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 3 《示秬秸》 宋代·张耒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 2 《朱鹭》 两汉·佚名

    朱鹭,鱼以乌。

    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

    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 4 《送焦山淇上人见广佑》 宋代·释智朋

    云团广佑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

    话着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

  • 3 《送迁客》 唐代·虚中

    倏忽堕鹓行,天南去路长。

    片言曾不谄,获罪亦何伤。

    象恋藏牙浦,人贪卖子乡。

    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

  • 5 《送蹇秀才赴临洮》 唐代·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 3 《戏赠友人》 唐代·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 3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宋代·司马光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 5 《贺新郎·寄丰真州》 宋代·戴复古

    忆把金罍酒。

    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

    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

    但东望、故人翘首。

    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

    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

    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

    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

    要整顿、封疆如旧。

    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

    看金印,大如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