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589首)

  • 1 《木兰诗/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9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 一作:落花)

  • 6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6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3 《白马篇》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 一作:名在)

  • 6 《秋风辞》 两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 7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5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7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 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6 《琵琶行/琵琶引》 唐代·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6 《白头吟》 两汉·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5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 5 《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5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5 《丽人行》 唐代·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