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理的诗词(150首)

  • 16 《蹇叔哭师》 先秦·左丘明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 20 《感遇十二首》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 18 《臧哀伯谏纳郜鼎》 先秦·左丘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

    其若之何?”公不听。

  • 19 《杨柳枝词九首》 唐代·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 18 《伐柯》 先秦·佚名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 18 《角弓》 先秦·佚名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

    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

    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 19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代·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

    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

    ”曰:“何患焉?可以成美。

    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

    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

    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 19 《世无良猫》 清代·乐钧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厌以腥膏,眠以毡罽。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 19 《郑人买履》 先秦·韩非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20 《宋定伯捉鬼》 魏晋·干宝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

    问之,鬼言:“我是鬼。

    ”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

    ”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

    ”鬼便先担定伯数里。

    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

    ”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

    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

    ”于是共行。

    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

    定伯自渡,漕漼作声。

    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

    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

    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

    得钱千五百,乃去。

    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 19 《截竿入城》 魏晋·邯郸淳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 20 《杀驼破瓮》 南北朝·伽腽肭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

    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

    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

    ”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

    ”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曩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患之。

    有一老父来语之曰:“女莫愁,吾教女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 19 《人有负盐负薪者》 唐代·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19 《杂说一·龙说》 唐代·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 19 《墨子怒耕柱子》 先秦·墨子及弟子

    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

    ”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

    ”耕柱子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