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的诗词(88首)

  • 16 《邴原泣学》 明代·礼赞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21 《朝三暮四》 先秦·佚名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 20 《枭逢鸠/枭将东徙》 两汉·刘向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

    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20 《鲁人锯竿入城》 魏晋·邯郸淳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世之愚,莫之及也。

  • 20 《虎求百兽》 两汉·刘向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 20 《蝜蝂传》 唐代·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 17 《笼鹰词》 唐代·柳宗元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 19 《一毛不拔》 魏晋·邯郸淳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 20 《黔之驴》 唐代·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 19 《掩耳盗铃》 先秦·吕不韦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 20 《富人之子》 宋代·苏轼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

    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 20 《外科医生》 明代·江盈科

    有医者, 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请酬。

    裨将曰:“镞在膜内须亟治。

    ”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

    ”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 20 《承宫樵薪苦学》 先秦·佚名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寻之。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 20 《多歧亡羊》 先秦·列御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 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追者之众 一作:追之者众)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生之门,习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 20 《小儿不畏虎》 宋代·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