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颂的诗词(201首)

  • 1 《五人墓碑记》 明代·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 6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5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 4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两汉·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

    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

    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

    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

    ”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泣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

    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遂与公子俱。

    公子过谢侯生。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

    兄弟俱在军中,兄归。

    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 6 《相州昼锦堂记》 宋代·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 4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6 《侠客行》 唐代·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4 《击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 5 《新雷》 清代·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 4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4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代·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 6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代·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 5 《武侯庙》 唐代·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 4 《九歌·国殇》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坠兮 一作:怼兮)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 5 《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