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词大全

  • 1 《论语十则》 先秦·佚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2 《葛覃》 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 3 《荆轲歌/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还 一作:复反)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 4 《智子疑邻》 先秦·韩非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 5 《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

  • 6 《子衿》 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7 《击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 8 《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 9 《氓》 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尔 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10 《越人歌》 先秦·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11 《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12 《寡人之于国也》 先秦·孟子弟子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13 《公输》 先秦·墨子及弟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

    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

    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

    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 14 《九歌·国殇》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坠兮 一作:怼兮)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 15 《卷耳》 先秦·佚名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