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方的古诗词(292首)

  • 1 《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7 《商颂·玄鸟》 先秦·佚名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

    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4 《大明》 先秦·佚名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

    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于周于京,缵女维莘。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 3 《忆昔二首》 唐代·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 4 《周颂·烈文》 先秦·佚名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 3 《凌虚台记》 宋代·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 4 《周颂·执竞》 先秦·佚名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 5 《皇矣》 先秦·佚名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维此二国,其政不获。

    维彼四国,爰究爰度。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

    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启之辟之,其柽其椐。

    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

    维此王季,因心则友。

    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

    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

    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类,克长克君。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比于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

    陟我高冈,无矢我陵。

    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

    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

    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

    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

    执讯连连,攸馘安安。

    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崇墉仡仡。

    是伐是肆,是绝是忽。

    四方以无拂。

  • 4 《咏三良》 唐代·柳宗元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 2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唐代·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 4 《书洛阳名园记后》 宋代·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

    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

    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

    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

    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唐之末路是已 一作:矣)

  • 4 《和项王歌》 两汉·虞姬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 2 《何草不黄》 先秦·佚名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 4 《勾践灭吴》 先秦·佚名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有的哺为“饣”偏旁)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

    』寡人请死,余何而目以视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 5 《抑》 先秦·佚名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

    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

    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

    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无曰不显,莫予云觏。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辟尔为德,俾臧俾嘉。

    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其维愚人,覆谓我僭。

    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昊天孔昭,我生靡乐。

    视尔梦梦,我心惨惨。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匪用为教,覆用为虐。

    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

    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

    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 关于四方的诗词 描写四方的诗词 带有四方的诗词 包含四方的古诗词(29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