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仇的古诗词(15首)

  • 1 《阴饴甥对秦伯》 先秦·左丘明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

    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

    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是吾心也。

    ”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 3 《豫让论》 明代·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

    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

    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

    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

    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

    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

    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噫!

  • 4 《少年行三首·其三》 唐代·李白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 5 《傅道人歌》 元代·杨维桢

    祁连山人天骨奇,十五能运朱屠椎。

    二十报仇许人死,杀人不数舞阳儿。

    乡里不见容,官府不见治。

    猛气奚所托,仗剑归京师。

    京师杀柄司秋官,假尔爪牙虎豹关。

    今日尸一逆,明日诛一奸。

    朝食悖臣胆,暮食凶人肝。

    龙蛇见血性思改,鸠隼化质身无难。

    寻师度关陕,弃家入嵩山。

    只今啖松久辟谷,剑埋三井飞精服。

    能联弥明石鼎句,能和商颜紫芝曲。

    客来启关不一语,但闻鼻息声满屋。

    乌台御史卯金公,群邪胆落称人雄,囊封事毕志即东。

    谷城丈人有前约,三井洞前寻赤松。

  • 6 《月夜闻李生弹筝歌》 明代·林鸿

    越客本浩荡,秦筝何激扬。

    浮亭子夜月色古,一曲万籁鸣清商。

    初闻楚调声激烈,志士报仇思饮血。

    再闻宫音如扣钟,鲁生揖让何雍容。

    清和变调有如此,侠客闻之心欲死。

    银甲弹来更嫣然,金鱼脱却浑轻尔。

    吾闻锦瑟五十弦,湘灵夜鼓声凄然。

    遂令帝子剖其半,遗音尚有秦人传。

    秦音楚调声虽异,今古由来同一致。

    燕市谁知击筑心,吴门孰识吹箫意。

    今夜君闻鼓曲声,百杯不醉壮心横。

    众宾枕藉秋衾冷,独倚高梧看月明。

  • 7 《燕歌行》 明代·皇甫冲

    秦军未解邯郸围,燕丹新自秦城归。

    仰天叩心发长叹,燕山六月寒霜飞。

    质子当年苦拘迫,马为生角乌头白。

    归来倾国思报仇,不知谁是桥边客。

    忽闻燕市多侠徒,时相哭泣时欢呼。

    百金求得赵七首,千里献将燕地图。

    慷慨于期头在箧,落日征车犹未发。

    声断谁知筑里心,歌残试看冠中发。

    荆卿一去不复还,至今易水流潺潺。

    黄沙迢迢照孤月,祇今行者凋心颜。

  • 8 《侠客行》 明代·全室宗泐

    平生重然诺,意气横高秋。

    拔剑悲风吼,上马行报仇

    报仇向何处,堂堂九衢路。

    突上秦王庭,直入韩相府。

    回身视剑锷,血渍霜华薄。

    敢持一片心,为君摧五岳。

    五岳即可摧,此心终不灰。

    耻没儿女手,完质归泉台。

  • 9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张歆》 宋代·林同

    去官因脱囚,为感戴天雠。

    史氏乃失实,却云逃报仇

  • 10 《结客少年场行二首》 宋代·曹勋

    结客少年场,骅骝从驌驦。

    斗鸡横大首,错骑卷平冈。

    婚姻联卫霍,宾客纷金张。

    报仇通姓字,排难匿行藏。

    功名看宝剑,富贵珥貂璫。

    逸气凌秋鹗,清才负锦囊。

    诙谐惊四坐,议论骇诸郎。

    日暮平康里,花阴醉满床。

  • 11 《沈叔子解番刀为赠二首》 明代·徐渭

    沈子报仇塞外行,一诧便得千黄金。

    买马买鞍意不惬,更买五尺番家铁。

    镂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细瓦厂中多狐狸,京师夜行不敢西。

    叔子佩之只一过,黄蒿连夜闻狐啼。

    今年我从上谷行,中丞遗我聊癸庚。

    买驴南归只两旬,只愁马上逢黄巾。

    叔子见我无所仗,解刀赠我行色壮。

    毕竟还从水道归,挂在篷窗两相向。

    一日十拔九摩挲,鞘影鳞鳞入向河。

    须臾报道渔罩外,电脚龙腾五尺梭。

    ¤

  • 12 《司马懿》 宋代·陈杰

    本祖贼为媒,聊同汉报仇

    机深螳后雀,祸隐马中牛。

    夷甫毋专罪,江生足远猷。

    谁开千古恨,落日淡神州。

  • 13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唐代·沈彬

    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仇归。

    片心惆怅清平世,酒市无人问布衣。

  • 14 《嘲段成式(一作广阳公宴)》 唐代·周繇

    蹙鞠且徒为,宁如目送时。

    报仇惭选耎,存想恨逶迟。

    促坐疑辟咡,衔杯强朵颐。

    恣情窥窈窕,曾恃好风姿。

    色授应难夺,神交愿莫辞。

    请君看曲谱,不负少年期。

  • 15 《咏史诗·博浪沙》 唐代·胡曾

    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

    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仇

  • 16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唐代·李白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 关于报仇的诗词 描写报仇的诗词 带有报仇的诗词 包含报仇的古诗词(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