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譬如的古诗词(85首)

  • 1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 一作:水)

  • 5 《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 3 《估客行》 唐代·李白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 3 《锦堂春·坠髻慵梳》 宋代·柳永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

    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

    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

    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

    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

    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

    侭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 4 《勾践灭吴》 先秦·佚名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有的哺为“饣”偏旁)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

    』寡人请死,余何而目以视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 5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宋代·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

    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但其不幸,仕不遇时。

    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

    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

    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

    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

    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

    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

    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

    如贽之论,开卷了然。

    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

    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

    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

    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 3 《赠郑海夫[朝宗]》 当代·钱钟书

    清华昔共学,踪迹竟相左。

    殆天故靳子,留慰今日我。

    譬如蔗有根,迟食颐愈朵。

    当时少年游,流离感尾琐。

    乱世夙难处,儒冠更坎坷。

    秕糠六籍人,身不禁扬簸。

    今雨复谁来,子一已为夥。

    时时过陋室,书乱与争坐。

    俨然意如山,道义克负荷。

    伊予何足算,说食腹未果。

    诗书惯作祟,文字忧召祸。

    笔砚倘遭焚,灼天熊兵火。

    子乡严又陵,才辩如炙輠。

    邱索有馀师,毋使先型堕。

    陆沉与盲瞽,两免庶乎可。

  • 4 《对菊有作》 宋代·赵蕃

    草木均是体,顾有幸不幸。

    故侯住瓜田,四皓卧芝岭。

    譬如佳山川,何地乏幽屏。

    居然说终少,籍甚谈箕颍。

    得非以人重,后世闻之警。

    维菊本甚微,在昔曾莫省。

    罗生蓬蒿间,自分托地冷。

    一趋骚人国,再堕渊明境。

    遂同隐居者,身晦名独耿。

    何当园五亩,不凯田二顷。

    秋风及春雨,采撷花与颖。

    既充天随饥,亦望南阳永。

    有志未能摅,对花徒引领。

  • 5 《衰甚书感》 宋代·陆游

    发残不胜冠,齿堕欲废嚼;譬如亭皋木,秋至叶自落。

    岂惟形骸变,意气已非昨。

    床隅倚拄杖,壁上挂双屩,经旬不出户,薄饭羹藜藿。

    居然远霜露,因得养腰脚。

    年衰固应死,延促未可度。

    人之生实难,寿终固为乐。

    开卷思千载,阅世等六博。

    志士有蹈海,儒生亦投阁。

    何如酿浊醪,遇兴时独酌?半酣望青天,万事付一噱。

  • 6 《还乡杂诗》 当代·钱钟书

    索笑来寻记几回,装成七宝炫楼台。

    譬如禁体文章例,排比铺张未是才。

  • 7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宋代·黄庭坚

    吾子有嘉德,譬如含薰兰。

    清风不来过,岁晚蒿艾间。

    古来百夫雄,白首在涧盘。

    非关自取重,直为知人难。

  • 8 《咏双槐》 宋代·张耒

    花开虽可怜,采色不坚久。

    譬如玩冰雪,随执随去手。

    可悦则生爱,爱灭恼随后。

    美好称不祥,此语端易究。

    中庭两苍槐,老枿独晚秀。

    残春余十日,万叶舒欲覆。

    森森翠羽盖,植立分左右。

    波涛起风夜,幄暮护炎昼。

    其荣无可悦,衰变亦何咎。

    欲攀无足玩,欲撷无足嗅。

    泊兮初无情,淡也故可守。

    病来捐众嗜,味道有真觏。

    寄言两苍翁,请与汝此寿。

  • 9 《再和二首》 宋代·郭印

    涉海必假舟航,登山当寻蹊径。

    每叹修身错路,譬如饮药加病。

    逢人须是问津,有心未免击磬。

    况遇先觉先知,早明不垢不净。

    七情浼若冰雪,一性湛然渊静。

    虚无体道合真,恬淡乐天知命。

    外之寇贼消亡,内焉邦家昌盛。

    初守一以处和,乃无事而生定。

    教不倦称乎仁,德分人谓之圣。

    故玉非琢不成,惟木从绳而正。

    要明师指药物,藉元神为本柄。

    大道多歧亡羊,至人用心若镜。

    何妨常善救物,免使大惑易性。

    门庭既已趣入,根株亦须穷竟。

    直至出死超生,方知聋者善听。

  • 10 《书意》 宋代·陆游

    唐尧授人时,妙用均造化。

    我读七月诗,周室亦其亚。

    彼用治四海,我敛之一身。

    至理之所在,太山等微尘。

    链气以成真,岂复有它术。

    譬如尊六经,百氏当尽黜。

  • 11 《赠马唐卿数学环中吟》 宋代·方回

    扬子云易为太玄,邵尧夫易为皇极。

    温公之易曰潜虚,观物行成有七易。

    环圆其形刳其中,圆则能转中则容。

    譬如门牡必有牝,环中居士心与同。

    车各双轮三十辐,与之运行谓之轂之两端凿窍穴,良工于此膏其轴。

    老子教人举一隅,庄子推广言户枢。

    圆而能容无滞碍,大德若容百川输。

    居士易应有师授,言人咎休顷刻究。

    厥祖三世登巍科,乃翁八旬享高寿。

    环外人赋环中篇,何时吴门吾过船。

    携酒与汝谈此事,月窟天根玄又玄。

* 关于譬如的诗词 描写譬如的诗词 带有譬如的诗词 包含譬如的古诗词(8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