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教的古诗词(6首)

  • 1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代·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

    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

    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

    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

    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

    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

    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

    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

    亦惟少垂察焉。

    渎冒威尊,惶恐无已。

    愈再拜。

  • 4 《七爱诗赠程乡令赵君·魏邺令西门豹》 宋代·蒲寿宬

    吾爱西门豹,其事深可傚。

    波神岂荒淫,巫言亦机巧。

    大妪去不来,小妪足踸踔。

    豪长涕叩头,从此识政教

  • 5 《缘识》 宋代·宋太宗

    勤恤忧劳,夙夜匪怠。

    政教犹豫,从诫中外。

    三皇致理,百姓为心。

    不严而肃,自古从今。

    刑赏不忒,后代为箴。

    求已之短,利害知深。

    就人所欲,良吏不酷。

    绳直於木,政无反覆。

    旰食宵衣,无是无非。

  • 6 《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 宋代·赵蕃

    旧说洛阳天地中,遂令北客病南风。

    只今政教通南粤,亦有大寒桑树红。

  • 7 《吕惠穆挽诗四首》 宋代·文同

    文靖登庸久,朝廷政教隆。

    相门无或议,子舍有如公。

    恩泽非徼幸,官荣悉治功。

    至今清论在,常满缙绅中。

  • 8 《言行相顾》 唐代·吴叔达

    圣人垂政教,万古请常传。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相须宁得阙,相顾在无偏。

    荣辱当于己,忠贞必动天。

    大名如副宝,至道亦通玄。

    千里犹能应,何云迩者焉。

* 关于政教的诗词 描写政教的诗词 带有政教的诗词 包含政教的古诗词(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