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寡人的古诗词(14首)

  • 1 《唐雎不辱使命》 先秦·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说 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6寡人之于国也》 先秦·孟子弟子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4 《扁鹊见蔡桓公》 先秦·韩非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 4 《三人成虎》 两汉·刘向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 一作:庞恭)

  • 5 《风赋》 先秦·宋玉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

    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

    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将击芙蓉之精。

    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

    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

    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

    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啖齰嗽获,死生不卒。

    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 4 《庄暴见孟子》 先秦·孟子及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5 《酬刘柴桑》 魏晋·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 5 《勾践灭吴》 先秦·佚名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有的哺为“饣”偏旁)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

    寡人请死,余何而目以视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 5 《公子重耳对秦客》 先秦·佚名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辞焉。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

    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哭而起,则爱父也。

    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 5 《范雎说秦王》 先秦·佚名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 4 《理山避暑竹亭有作见寄次答》 明代·周诗

    阮生能抗俗,嵇子得长林。

    僻境寡人迹,开窗多鸟音。

    苍藤挂朱日,短榻卧重阴。

    羡尔忘机事,云山意已深。

  • 5 《杂咏一百首·梁丘据》 宋代·刘克庄

    国渐移田氏,人谁悟景公。

    牛山两行泪,据与寡人同。

  • 6 《龟山战歌》 明代·王讴

    龟蒙连天五百里,流贼薄人据山趾。

    白日公行谁复何,寡人之妻孤人子。

    数道分兵屡合围,崛强冲突心甘死。

    绿衣绣夹红裹头,手剑锋銛来佌佌。

    贼势陆梁金鼓微,军声震喊旌旗靡。

    早北已败扬将军,兄弟二人化血水。

    青州盐徒与贼通,千金卖却今如此。

    青草茫茫白骨寒,可怜尔命如虫蚁。

    诸军奔散似云崩,解铠挥戈无寸矢。

    天昏地黑少人声,尚有归魂哭战垒。

  • 7 《齐庄公歌》 先秦·佚名

    已哉已哉。

    寡人不能说也。

    尔来为。

* 关于寡人的诗词 描写寡人的诗词 带有寡人的诗词 包含寡人的古诗词(1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