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减的古诗词(268首)
1 《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 《谏迎佛骨表》 唐代·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
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
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
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
2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宋代·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
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恼乱横波秋一寸。
斜阳只与黄昏近。
(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
6 《柳二首》 宋代·易士达
平生家住灞桥边,别恨离愁总被牵。
轻薄老来犹不减,落花时节尚飞绵。
7 《避暑》 宋代·赵汝鐩
炎赫无逃处,如何得雨来。
云生应有望,风卷又还开。
携簟寻池阁,倾醪注晚杯。
堆盘粲红颗,味不减棱梅。
8 《寄别》 明代·宋濂
别来虎豆又生牙,尚在扬州卖酒家。
醉后清狂应不减,起拈花弹打鸣鸦。
9 《杨谨仲和顷者三诗见贻复次韵六首》 宋代·赵蕃
不减浣花头,仍兼事事幽。
浑忘帝城札,好在竹林游。
有意求如愿,无机防海鸥。
秋凉入吾树,旧读定能搜。
10 《次韵李太博书羽扇亭二首》 宋代·释宝昙
艰难当不减腰围,过尽瞿塘几夕晖。
万里江山劳疾置,一番书札枉亲挥。
尘埃好却西风扇,行李仍从北道归。
底处最关天下事,秋来马不齕民肥。
11 《句》 宋代·张顺之
凭谁为写无声诗,清标不减渊明辈。
12 《道室即事》 宋代·陆游
看尽吴山看蜀山,归来不减旧朱颜。
宣和遗老凋零尽,况说祥符景德间!
13 《和廖守岳阳楼韵三首》 宋代·王炎
蛟螭旗尾拥楼头,偃仰胡床护一州。
水阔三江成汇泽,风高六月有清秋。
长吟不减白苹句,坐啸能分黄屋忧。
凭槛可穷千里目,角声呜轧楚帆收。
14 《即事》 宋代·陆游
老来百事似婴儿,美睡甘餐只自知。
陋屋略如营窟世,淳风不减结绳时。
15 《题高丽行看子》 宋代·楼钥
竹批双耳风入蹄,霜鬣剪作三花齐。
相随西去皆良种,撼首势窜迎风嘶。
丹青不减陆与顾,丽人传来译通语。
装为横轴看且行,云是韩干非虚声。
圉人乘马如乘鹤,人马相谙同呼啄。
中有二匹真游龙,爬梳迥立绿杨风。
贾胡携金赎此马,亟呼工人临旧画。
我诗无分到三韩,写向新图时自新。
16 《和高簿送梅》 宋代·王志道
多君时送早春葩,不减孤山处士家。
留取水窗和月看,夜深疏影正横斜。
17 《和半庵庆成诗韵》 宋代·王志道
重屋祗承敬勿休,前星主鬯贰凝旒。
度筵九尺陈黄目,助祭诸王白头人。
精意已知通烈祖,仪文元不减圜丘。
两阶屡舞苗民格,何况金穰岁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