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已而的古诗词(17首)

  • 1 《庖丁解牛》 先秦·庄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3 《后赤壁赋》 宋代·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 8 《昭君怨·赋松上鸥》 宋代·杨万里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 4 《鲁仲连义不帝秦》 先秦·佚名

    秦围赵之邯郸。

    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闵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

    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

    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

    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

    ”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

    ”辛垣衍许诺。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

    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

    ”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

    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

    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

    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

    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

    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邪?畏之也。

    ”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

    ”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

    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

    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而听退朝也。

    ’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

    将之薛,假涂于邹。

    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

    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

    ’故不敢入于邹。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

    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

    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

    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 5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宋代·王安石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

    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

    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

    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

    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

    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

    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

    夫人李氏。

    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

    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

    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 4 《楚狂接舆歌》 先秦·佚名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 2 《五色雀?并引?》 宋代·苏轼

    .海南有五色雀,常以两绛者为长,进止必随焉,俗谓之凤凰,云久旱而见辄雨,潦则反是。

    吾卜居儋耳城南,尝一至庭下,今日又见之进士黎子云及其弟威家。

    既去,吾举酒祝之曰:若为吾来者,当再集也。

    已而果然,乃为赋诗。

    粲粲五色羽,炎方凤之徒。

    青黄缟玄服,翼卫两绂朱。

    仁心知闵农,常告雨霁符。

    我穷惟四壁,破屋无瞻乌。

    惠然此粲者,来集竹与梧。

    锵鸣如玉佩,意欲相嬉娱。

    寂寞两黎生,食菜真臞儒。

    小圃散春物,野桃陈雪肤。

    举杯得一笑,见此红鸾雏。

    高情如飞仙,未易握粟呼。

    胡为去复来,眷眷岂属吾。

    回翔天壤间,何必怀此都。

  • 3 《挽时佥判》 宋代·王柏

    灵辰不留兮,挽者何悲。

    羌茂行之皎皎兮,而今已而

    惟孝友百行之首兮,何习俗之日醨。

    惟不亏其降衷兮,何足尚乎浮辞。

    灵辰不留兮,斯人永归。

    薤露一声兮,行人泪垂。

  • 4 《荣木》 宋代·范成大

    薰风南来,木荣於兹。

    木荣几时?黄落从之。

    逝其须臾,坐成四时。

    今我不学,殆其已而

    天旋地游,日月其根。

    形息气徂,不亡者存。

    去乡离家,莫肯过门。

    猗欤先师,不我疪陃。

    褰衣示珠,俾我复旧。

    自我来归,十年不富。

    孰蠹孰蛊,惟汝自疚。

    冉冉荣木,霜华将坠。

    天黑路长,屹蹶可畏。

    隶也不力,奚取六骥。

    脂车著鞭,一息而至。

  • 5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 宋代·释印肃

    病在已而过在师,脱师离已闷胡芦。

    从前学解皆忘却,撞头磕脑愈心粗。

  • 6 《养贤》 宋代·王令

    万锺岂不多,财得孟子辞。

    千乘友子思,犹曰须我师。

    古贤不易养,养贤则已而

    今贤养自易,无於古加疑。

  • 7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 宋代·苏轼

    旧闻靖长官、贺水部,皆唐末五代人,得道不死。

    章圣皇帝东封,有谒于道左者,其谒云晋水部员外郎贺亢,再拜而去,上不知也。

    已而阅谒,见之,大惊,物色求之不可得。

    天圣初,又使其弟子喻澄者诣阙进佛道像,直数千万。

    张公安道与澄游,具得其事。

    又有乔仝者,少得大风疾几死,贺使学道,今年八十,益壮盛。

    人无复见贺者,而仝数见之。

    元祐二年十二月,仝来京师十许日,余留之不可,曰贺以上元期我于蒙山,又曰吾师尝游密州,识君于常山道上,意若喜君者。

    作是诗以送之,且作五绝句以寄贺。

    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

    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烦一呼。

    觉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莲花出泥涂。

    随师东游渡潍邞,(潍、邞,密州二水名。

    )山头见我两轮朱。

    岂知仙人混屠沽,尔来八十胸垂胡。

    上山如飞嗔人扶,东归有约不敢渝。

    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生长兵间早脱身,晚为元祐太平人。

    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曾谒东封玉辂尘,幅巾短褐亦逡巡。

    行宫夜奏空名姓,怅望云霞缥缈人。

    垂老区区岂为身,微言一发重千钧。

    始知不见高皇帝,正似商山四老人。

    旧闻父老晋郎官,已作飞腾变化看。

    闻道东蒙有居处,愿供薪水看烧丹。

    千古风流贺季真,最怜嗜酒谪仙人。

    狂吟醉舞知无益,粟饭藜羹间养神。

  • 8 《拜禹歌》 唐代·李翱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生人之常勤。

    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弗闻。

    已而已而

  • 9 《浣溪沙·离杭日梁仲谋惠酒极清而美》 宋代·陈与义

    七月十二日晚卧小阁,已而月上,独酌数杯

    送了栖鸦复暮钟。

    栏干生影曲屏东。

    卧看孤鹤驾天风。

    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

    谪仙已去与谁同。

  • 10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代·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 关于已而的诗词 描写已而的诗词 带有已而的诗词 包含已而的古诗词(1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