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师的古诗词(10首)

  • 1 《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5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宋代·苏轼

    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

    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

    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

    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 6 《寄损益川》 宋代·顾逢

    休已灯难续,相传喜有师

    好诗谁共语,妙趣自能知。

    步月频看影,听松无厌时。

    山中名已出,莫悔出山迟。

  • 7 《揖让图》 宋代·释智愚

    行必有师,进之以礼。

    昭昭君子心,对面风波起。

  • 8 《教授李梦符惠宣圣书像用韵奉酬》 宋代·陈傅良

    一艺必有师,尚论襄与夔。

    一国必有师,尚论管与伊。

    信知师道尊,分与君父夷。

    吁嗟文王没,斯文属之谁。

    微言二十篇,论次自学而。

    传之者颜曾,其后则子思。

    方当周公衰,诸子出怪奇。

    王公各师承,一语可觧颐。

    见之拥篲迎,不见嚬其眉。

    孟子独推尊,是惟圣之时。

    苟不本孔氏,皆放其淫词。

    於是尊孔孟,诞作百世师。

    自非戎翟秦,孰背此道驰。

    本朝郡为学,薄海尸祝之。

    往往屈万乘,降升庙庭垂。

    我作暮春堂,鲁论以自随。

    扁题落天上,鬼遁蛟龙移。

    江山护昭回,谁敢或讪嗤。

    中有夫子像,来从鲁家儿。

    广文以遗我,温厉尚可追。

    吾今得吾师,下视众说卑。

    世世万子孙,永此巢一枝。

  • 9 《再用前韵(二首)》 明代·刘基

    弟子舆尸漫有师,圯桥谁共老人期。

    龙鱼并出应难识,樗栎无庸幸见遗。

    每上楼台瞻北极,愿闻波浪帖南陲。

    吴山越水元相接,莫更中流下铁椎。

  • 10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三》 宋代·晁补之

    斋居忽若遗,不识身与境。

    颇疑酣中似,奈尔辄复醒。

    东坡自云然,挈世一裘领。

    是事吾有师,安敢囊出颖。

    指穷火巳传,岂待得薪炳。

  • 11 《杂兴》 宋代·陆游

    瞿聃扬墨宁非学,治狱行兵亦有师

    惟是儒生知择术,百年穷达守书诗。

  • 12 《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宋代·杨万里

    金家先遯却谁知,匹马西归也大奇。

    出尽莫嫌三宿恋,坏麻不待七年迟。

    风生折槛人无古,水遶圜桥士有师

    六一澹庵乔木在,今秋新长雪霜枝。

  • 13 《上缙云段使君》 唐代·贯休

    清畏人知人尽知,缙云三载得宣尼。

    活民刀尺虽无象,出世文章岂有师

    术气芝香粘瓮榼,云痕翠点满旌旗。

    今朝暂到金台上,颇觉心如太古时。

* 关于有师的诗词 描写有师的诗词 带有有师的诗词 包含有师的古诗词(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