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书的古诗词(98首)

  • 1 《岁暮归南山/归故园作/归终南山》 唐代·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 4 《徐文长传》 明代·袁宏道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

    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 5 《梅花岭记》 清代·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

    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

    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

    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

    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

    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

    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 4 《冬日斋中即事》 宋代·陆游

    诘朝澹无营,百事付童子。

    拂我架上书,注我砚中水。

    觅睡不复成,取衣乃徐起。

    卒岁如一朝,底处著愠喜?

  • 5 《和陶饮酒二首》 明代·吴梦旸

    何悔不学剑,岂云不上书

    归来坐凉月,绿水周吾庐。

    庭草一以新,知是春风初。

    故人惟故心,独不谓吾疏。

    相向宛夙昔,岂不怀旧都。

    举目盛云物,安能无欢娱。

    ¤

  • 6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 宋代·袁说友

    久同朝迹又同年,更送旌麾过海边。

    多士向来亲戴席,斯民今幸得苏天。

    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寻旧迹,便归玉笋听鸣鞭。

  • 7 《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 宋代·郭印

    野老樵夫作比闾,儒宫一亩亦安居。

    浇愁剩买村前酒,引睡频拈架上书

    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

    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

  • 8 《谒孺子祠后由南昌还舣舟之地》 宋代·赵蕃

    南昌假传欲上书,孺子乃复辞聘车。

    东都已颠不可救,莽篡未露犹枝梧。

    福为市卒终潜吴,稚乃悬榻太守居。

    吁哉迹异心不殊,出处语默如是天。

  • 9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宋代·苏轼

    近从章子闻渠说,苦道商人望汝来。

    说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

    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

    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

  • 10 《奇薛素》 明代·郑琰

    野草城边油壁车,海棠开尽燕飞初。

    愁深司马舟中泪,梦逐萧娘锦上书

    一水云阴桃叶渡,四桥春暗浣花居。

    伤心南陌垂杨月,夜夜香尘满客裾。

  • 11 《题山水图(二首)》 明代·萧鎡

    青山何岧峣,下有嘉树林。

    高亭昼闲敞,窗户含层阴。

    前村夜来雨,石濑张素琴。

    好鸟鸣檐间,始知春意深。

    迥无外物累,嘿处抱冲襟。

    对此案上书,悠悠千载心。

    安得谢尘羁,扁舟谐远寻。

    ¤

  • 12 《故乡》 宋代·龙昌期

    桤木惭桑低别壤,芋苗护稻远分行。

    上书莫道便他郡,学稼终宜老故乡。

  • 13 《信道人归西京》 宋代·杨亿

    寝邱遗业废多年,衣裓空藏命说篇。

    北阙上书陈祖德,上林结社会时贤。

    风尘不肯留京邑,龙象重归启梵筵。

    闻有道安虽未识,定应谈论已弥天。

  • 14 《贫病》 宋代·陆游

    行年七十尚携鉏,贫悴还如白紵初。

    好事邻僧勤送米,过门溪友强留鱼。

    客来旋过墙头酒,睡起闲抽架上书

    要信荣枯元不动,胸中浩浩著空虚。

  • 15 《岁晚诸君送酒赋长歌以谢之》 宋代·李处权

    我有经纶天下之大志,陶冶万物之雄心。

    上书几欲自藏达,君门无籍不可寻。

    归来抚剑星斗近,老去援琴山水深。

    混迹渔樵友麋鹿,兴发时为梁父吟。

    雾雨方寒蔽林薮,黄狐跳梁苍兕吼。

    岁云暮矣人白头,纳履踵决衣见肘。

    茫茫大块宁终久,青史功名谁不朽。

    昔贤达观有至言,破除万事无过酒。

    朝来叩关闻剥啄,长须致简喜且愕。

    满壶倾写清若空,一酹衰颜返丹渥。

    此物难从俗士论,古今与世收奇勋。

    寒谷可以回阳春,浇风亦使还其淳。

    书生分量当饮温,圣清贤濁何用分。

    濁醪有妙理,引人著胜地。

    乘坠且不知,焉知物为贵。

    扬雄嗜饮而家贫,玄嘲尚白费解纷。

    屈原独醒良自苦,湘累空有些招魂。

    一石亦醉淳于髡,五斗解酲刘伯伦。

    卧舆当道陶渊明,骑马似船贺季真。

    吏部有时甘盗瓮,丞相他年容吐茵。

    古人已往不复见,忽然举觞如对面。

    穷通得丧寓於此,旦暮方齐生死变。

    拍浮池中固不恶,麴壘糟丘仍不薄。

    一杯一杯复一杯,身世兼忘乃真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今吾於酒而亦云。

    安得四海尽种秫,春台寿域长醺醺。

* 关于上书的诗词 描写上书的诗词 带有上书的诗词 包含上书的古诗词(9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