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求的古诗词(11首)

  • 1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 5 《病梅馆记》 清代·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5 《晁错论》 宋代·苏轼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

    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

    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

    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

    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

    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

    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

    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

    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 5 《与友人书(节选)》 清代·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 5 《题清芬阁》 宋代·沈长卿

    元英以隐名,名德以仕显。

    人言不同调,是说一何浅。

    丈夫生世间,出处各有意。

    仕以行其道,隐以求其志。

    一以隐为高,伊吕当不起。

    一以仕为乐,夷齐不饿死。

    我观二子心,舒卷如春云。

    邂逅作霖雨,本是版筑君。

    乃祖想子陵,桐江饱风月。

    乃孙拥麾幢,遗爱浃闽粤。

    相望二百年,家学留青编。

    冥鸿与栖凤,进退两俱贤。

    秋冬享烝尝,瞻像不泚颡。

    独抱元成经,肯作世南匠。

    种田刈禾黍,种圃收兰芝。

    请诵裳华篇,有之以似之。

  • 6 《真一酒歌?并引?》 宋代·苏轼

    .布算以步五星,不如仰观之捷;吹律以求中声,不如耳齐之审。

    铅汞以为药,策易以候火,不如天造之真也。

    是故神宅空,乐出虚,蹋?匊者以气升,孰能推是理以求天造之药乎?于此有物,其名曰真一,远游先生方治此道,不饮不食,而饮此酒,食此药,居此堂。

    予亦窃其一二,故作《真一》之歌。

    其词曰:空中细茎插天芒,不生沮泽生陵冈。

    涉阅四气更六阳,森然不受螟与蝗。

    飞龙御月作秋凉,苍波改色屯云黄。

    天旋雷动玉尘香,起搜十裂照坐光。

    跏趺牛噍安且详,动摇天关出琼桨。

    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

    酿为真一和而庄,三杯俨如侍君王。

    湛然寂照非楚狂,终身不入无功乡。

  • 7 《和育王十二题·佛迹峰》 宋代·李覯

    佛迹空中兹,佛心无处所。

    寻迹以求之,似学邯郸步。

  • 8 《第三峰》 唐代·常建

    西山第三顶,茅宇依双松。

    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几重。

    莹魄澄玉虚,以求鸾鹤踪。

    逶迤非天人,执节乘赤龙。

    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孤辉上烟雾,馀影明心胸。

    愿与黄麒麟,欲飞而莫从。

    因寂清万象,轻云自中峰。

    山暝学栖鸟,月来随暗蛩。

    寻空静馀响,袅袅云溪钟。

  • 9 《唐享太庙乐章·肃和》 唐代·张说

    天子享孝,工歌溥将。

    射祼郁鬯,乃焚膋芗。

    臭以达旨,声以求阳。

    奉时烝尝,永代不忘。

  • 5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肃和》 唐代·佚名

    天子享孝,工歌溥将。

    躬祼郁鬯,乃焚膋芗。

    臭以达阴,声以求阳。

    奉时烝尝,永代不忘。

  • 6 《山中有招》 唐代·刘驾

    朗朗山月出,尘中事由生。

    人心虽不闲,九陌夜无行。

    学古以求闻,有如石上耕。

    齐姜早作妇,岂识闺中情。

    何如此幽居,地僻人不争。

    嘉树自昔有,茅屋因我成。

    取薪不出门,采药于前庭。

    春花虽无种,枕席芙蓉馨。

    君来食葵藿,天爵岂不荣。

* 关于以求的诗词 描写以求的诗词 带有以求的诗词 包含以求的古诗词(1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