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世的古诗词(15首)

  • 1 《范参政书怀诗帖赞》 宋代·岳珂

    当平世而概想斋坛之国士,因送客而遂及阳关之旧知。

    盖拊髀之思,在上弗替。

    故淳熙之士夫,亦不敢一日而忘可将之奇。

    斯帖之传,固未易例以近世之诗也。

  • 2 《范参政行台两司常州成都四帖赞》 宋代·岳珂

    纵之而矩不逾,斂之而锋无余。

    实蕴而华敷,云烂而霞舒。

    虽曰近世之书,亦足以为轩几之娱。

    久而信,信而传,其殆留而为后世之须。

    噫嘻石湖。

  • 3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宋代·梅尧臣

    尊王兴霸国,古莫重齐桓。

    仲尼书大法,亦莫重更端。

    文章革浮浇,近世无如韩。

    健笔走霹雳,龙蛇奋潜蟠。

    扬风何端倪,鼓荡巨浸澜。

    明珠及百怪,容畜知旷宽。

    其後渐衰微,余袭犹未弹。

    我朝三四公,合力兴愤叹。

    幸时构明堂,愿为栌与栾。

    期琢宗庙器,愿备次玉玕。

    谢公唱西都,予预欧尹观。

    乃复元和盛,一变将为难。

    行将三十载,衣被剧纤纨。

    後生喜成功,往往舞朱干。

    君家兄弟贤,挺拔尤坚宗。

    譬彼登泰山,孰辨云径盘。

    忽在高高巅,两腋犹插翰。

    我久知子名,曾未接子驩。

    前者和君诗,薄言惭儿肝。

    淮南喜子来,袖刺字未漫。

    明昌闻渡江,留书特相安。

    今又获嘉辞,至味非咸酸。

  • 4 《宿斗山奉真宫》 宋代·文同

    山形如斗势坡陀,魁枕杓携万尺高。

    近世无人知火枣,当年有客得蟠桃。

    灵蟾尚隐凝琼髓,神鹤常归堕玉毛。

    一夜杉松响天籁,满空疑是奏云璈。

  • 5 《谢赵宰拜襄敏墓并留题二首》 宋代·王阮

    河湟人去锁春芜,三步遥勤一束芻。

    盛事发挥千古烈,英词嘘动百年枯。

    故家零落今朝遇,此段孤高近世无。

    地下结成无限草,待公肃甲破幽都。

  • 6 《赠徐可大近旌表门闾》 宋代·方回

    畲粟锄山稻田少,岁常平价发仓储。

    鼎来官职诸公者,特表门闾近世无。

    甚至不乘果下马,自应早获掌中珠。

    端能赈施终如始,定见阶除曳紫朱。

  • 7 《癸未中秋》 宋代·杨公远

    凉入郊墟暑渐微,奈何节序暗推移。

    景逢三五秋分夜,光异寻常月满时。

    按舞霓裳仙绰约,长舂灵药兔迷离。

    广寒宫桂花空发,近世无人折一枝。

  • 8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宋代·苏轼

    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诃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 9 《寄林可山》 宋代·胡仲弓

    相去各天涯,江湖会面迟。

    数年不通问,一见便言诗。

    近世无和靖,今人说项斯。

    孤山梅已熟,滋味独君知。

  • 10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宋代·苏轼

    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 11 《葛文定关外帖赞》 宋代·岳珂

    以文籙传家,以相业济时。

    貂冠绛裳,予犹及见其丰仪。

    简牍所传,是以为近世之奇。

    一瞬卅年,赞而藏之。

  • 12 《题苗经历耕野》 宋代·方回

    士以仕为业,野处无所耕。

    近世所大患,苟进颓厥声。

    苏子佩六印,相国不为荣。

    坐乏二顷田,此事误平生。

    廊然天壤间,一犁早经营。

    春夏刈麻麦,秋冬获稻粳。

    盖头有把茅,糊口有杯羹。

    岂肯舍此去,垂涎公与卿。

    不遇汤先生,伊葛亦何成。

    聘顾不至三,宁为畎亩氓。

    驷马高车间,一跌足可惊。

    岂如牛背上,稳卧无欹倾。

    调鼎与荷锄,心手自权衡。

    我有一饱资,去就万事轻

  • 13 《尚德缓刑书》 两汉·路温舒

    汉昭帝逝世,昌邑王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

    路温舒呈上奏书,奏书说: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

    其辞曰:“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

    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

    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

    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

    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

    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

    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

    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

    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

    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⒅,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

    《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

    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

    此仁圣之所以伤也。

    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胜痛,则饰词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

    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媮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

    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

    故古人有言:“山薮臧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

    ”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 3 《题黄耑玉寒瘦藁》 宋代·胡仲弓

    几回吟杰句,破砚几遭焚。

    古道不复作,唐风犹可闻。

    寒於梅傲雪,瘦似竹侵云。

    近世无郊岛,诗人数到君。

  • 4 《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 宋代·王铚

    宝月生旁邑,应真传绝艺。

    峨峨画三佛,张吴意能俪。

    气象随世低,病鹘无猛鸷。

    碑阴笔纵横,才翁雄近世

    疑是苏耽鹤,去家已千岁。

    怀土一来归,故画华表字。

    上方有重阁,景与众山会。

    一酌玻璃泉,碧色剑芒淬。

    小丛相思树,红蕊粲丹荔。

    僧言此芳根,草木独灵异。

    上枝花尽开,下实方委坠。

    开落俟相见,终始周一岁。

    一同桃与李,华实苦相避。

    愧师论应实,未辨谈实际。

    山寒足力疲,蕙帐聊假寐。

    交错佛衣巾,红绿错裙袂。

    虽非维摩室,天女亦游戏。

    起濯古铜壶,凛凛存往制。

    涤手焚妙香,剩与洗尘滓。

    欹枕听松风,为我勤解秽。

    幽寻欲黄昏,小圃春物丽。

    落日在前峰,骀荡东君醉。

    宫娥失翠钿,摇荡谁复制。

    风起落花多,翩然如坠珥。

    植杖久裴回,羇旅得少慰。

    恨无昔人语,剖析发幽秘。

    明朝漫回首,长途方耸辔。

    绵绵芳草多,天涯乱愁思。

* 关于近世的诗词 描写近世的诗词 带有近世的诗词 包含近世的古诗词(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