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有的古诗词(520首)

  • 1 《墨池记》 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5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3 《野望》 唐代·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惟 通:唯)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 4 《庄暴见孟子》 先秦·孟子及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5 《绵》 先秦·佚名

    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々,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

    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 3 《渡浙江问舟中人》 唐代·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 5 《周颂·访落》 先秦·佚名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于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 2 《发潭州》 唐代·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高名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 3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 7 《谏迎佛骨表》 唐代·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

    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

    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

    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

  • 2 《满庭芳·南苑吹花》 宋代·晏几道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

    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

    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

    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

    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 5 《牡丹》 宋代·苏轼

    花好长患稀,花多信佳否。

    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

  • 6 《秦穆公墓》 宋代·苏轼

    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

    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识公墓。

    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齐之二子従田横。

    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

    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

    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

  • 7 《挽谢母安人胡氏》 宋代·杨万里

    玉树仍双桂,金花不一书。

    雪封青竹筝,雾失白藤舆。

    天下谁无母?江西未有渠。

    西峰半轮月,松檟政疏疏。

  • 8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宋代·杨万里

    後顾江已远,前睨山若寒。

    棹进岸自回,天水未有极。

    帘欣入绝巘,舟愕触潜石。

    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

    岸草不知愁,向人弄晴碧。

* 关于未有的诗词 描写未有的诗词 带有未有的诗词 包含未有的古诗词(5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