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阁下的古诗词(37首)

  • 1 《与陈给事书》 唐代·韩愈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

    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

    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

    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

    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

    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

    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

    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

    退而喜也,以告于人。

    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

    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

    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

    《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

    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

    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 5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代·韩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

    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

    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

    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

    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

    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

    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

    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

    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 5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代·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

    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

    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

    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

    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

    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

    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

    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

    亦惟少垂察焉。

    渎冒威尊,惶恐无已。

    愈再拜。

  • 4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享七景·溪云》 宋代·杨万里

    阁前三面山,阁下一溪水。

    云出戏作霖,却归宿檐里。

  • 5 《直中书省》 唐代·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 6 《寄谢汤司谏二首》 宋代·赵蕃

    十往九不报,好辞开几番。

    夸张示朋友,问讯异寒温。

    岂必待倾盖,何时真扫门。

    绝胜东阁下,布粟对公孙。

  • 7 《赠蓝琴士三首》 宋代·白玉蟾

    逍遥阁下暮烟生,相对无言坐复行。

    弹尽胡笳十八拍,床头剑吼月三更。

  • 8 《题画九首》 明代·唐寅

    松间草阁依岩开,阁下幽花绕露台。

    谁叩荆扉惊鹤梦,月明千里故人来。

  • 9 《紫薇花》 宋代·李流谦

    庭前紫薇初作花,容华婉婉明朝霞。

    何人得閒不耐事,听取蜂蝶来喧哗。

    丝纶阁下文书静,能与微郎破孤闷。

    一般草木有穷通,冷笑黄花伴陶令。

  • 10 《答钱少卿》 宋代·舒雅

    蓬莱阁下旧邻居,偶别俄惊四载余。

    每见寒葭思倚玉,忽临秋水得双鱼。

    人间贵盛君谁及,物外优闲我自如。

    闻说归舶向春渚,深知不与道情疏。

  • 11 《怀仙吟二首》 宋代·白玉蟾

    蟠桃脱核吾来时,铢衣拂石吾未归。

    翻思此日朝玉帝,有泪如雨沾帝衣。

    自起凭楼眉自茧,琪花开后知谁剪。

    凤凰阁上定蛛丝,凤凰阁下须苔藓。

  • 12 《晨兴》 宋代·魏野

    夜长乞待得晨兴,躭睡童犹唤不应。

    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阁下有残灯。

    临阶短发梳和月,傍岸衰容洗带冰。

    料得巢禽翻怪讶,寻常日午起慵能。

  • 13 《句》 宋代·胡咏

    阁下大书三姓字,海南惟见两翁还。

  • 14 《大雪过花子峰下有怀仲退南翁兼简志上人》 宋代·黎廷瑞

    阁下溪流阁上山,溪山正好此时看。

    绝怜孤负临风约,输与山僧独倚阑。

  • 15 《奉天殿进元史》 明代·高启

    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

    书成一代存殷鉴,朝列千官备汉仪。

    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

    时清机务应多暇,阁下从容幸一披。

* 关于阁下的诗词 描写阁下的诗词 带有阁下的诗词 包含阁下的古诗词(3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