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终的古诗词(12首)

  • 1 《项羽本纪赞》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 4 《老妓自汴京人泣而赠之》 宋代·薛居宝

    薄妆自叙老深宫,一曲悲歌听不终

    黑发尚沾梁苑雪,素衣还带上林风。

    残春柳叶萧条绿,破国桃花冷落红。

    收拾琵琶蹙眉黛,教人同在泪痕中。

  • 5 《末伏日五更小凉》 宋代·张耒

    幽人短梦不终宵,起步星河望泬寥。

    缺月低檐鸡一唱,露华秋色满芭蕉。

  • 6 《吊青溪姑词》 宋代·周文璞

    投余兮录波,彼土偶兮柰何。

    余魂兮无依,依余兄兮山阿。

    兄姿兮甚雄,青骨兮朱弓。

    称天兮诉余冤,令谗夫兮不终

  • 7 《晋仲文学渊邃方为朝阳鸣凤仆所次前韵及之而》 宋代·程公许

    丈夫为世用,钓筑辞岩溪。

    不用身徇道,固可卷而携。

    侃侃紫阳翁,不践桃李蹊。

    淳熙用不终,归途此留题。

    坐令南岩高,万丈谁能梯。

    倘止论兹山,仅亦培塿低。

    今如岘首碑,千载令人悽。

    我辈何适莫,但观道合暌。

    鸟兽不可群,仲尼非棲棲。

  • 8 《示同志》 宋代·刘克庄

    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

    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

    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

  • 9 《竹堂》 宋代·张耒

    谁道清贫守冷官,遶家十万翠琅玕。

    直应流水深相与,不待清风已自寒。

    学得凤鸣真自许,化成龙去不终蟠。

    知君何世无来者,可是王郎独与欢。

  • 10 《寄题傅钦之草堂》 宋代·秦观

    河阳有洑流,经营太行根。

    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

    斯堂济源上,太行正当门。

    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

    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

    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

    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

    班行昔供奉,亟进逆耳言。

    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

    萧条冰霜际,不改白玉温。

    出处士所重,其微难具论。

    公勿思草堂,朝廷待公尊。

  • 11 《寄题钦之草堂》 宋代·黄庭坚

    河南有伏流,经营太行根。

    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

    公家济源上,太行正当门。

    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

    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

    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

    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

    斑行昔供奉,屡进逆耳言。

    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

    肃肃冰霜际,不改白玉温。

    出处士所重,其微难具论。

    公勿怀草堂,朝庭待公尊。

  • 12 《尚德缓刑书》 两汉·路温舒

    汉昭帝逝世,昌邑王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

    路温舒呈上奏书,奏书说: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

    其辞曰:“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

    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

    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

    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

    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

    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

    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

    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

    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

    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⒅,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

    《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

    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

    此仁圣之所以伤也。

    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胜痛,则饰词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

    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媮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

    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

    故古人有言:“山薮臧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

    ”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 3 《论邻人》 宋代·陆游

    相攻本出忿与疑,能不终讼固已奇。

    讼端可窒君试思,岁时邻里相谐嬉。

  • 4 《空馆夜歌》 唐代·夷陵女郎

    明月清风,良宵会同。

    星河易翻,欢娱不终

    绿樽翠杓,为君斟酌。

    今夕不饮,何时欢乐。

    杨柳杨柳,袅袅随风急。

    西楼美人春梦长,绣帘斜卷千条入。

    玉户金缸,愿陪君王。

    邯郸宫中,金石丝簧。

    卫女秦娥,左右成行。

    纨缟缤纷,翠眉红妆。

    王欢顾盼,为王歌舞。

    愿得君欢,常无灾苦。

* 关于不终的诗词 描写不终的诗词 带有不终的诗词 包含不终的古诗词(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