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为的古诗词(96首)

  • 1 《伤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5 《训俭示康》 宋代·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 3 《范增论》 宋代·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

    独恨其不早尔。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亦人杰也哉!

  • 3 《念昔游三首》 唐代·杜牧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 4 《恭题宣庙画所翁画龙图》 明代·吴宽

    黑云作雨初收脚,似有飞龙露头角。

    恍然拈笔欲写之,目眩金鳞仍走却。

    所翁好龙非好真,真龙自为龙传神。

    小臣稽首不敢视,龙去鼎湖经几春。

  • 5 《溪庵十首》 宋代·刘克庄

    病鹤曾栖禁苑枝,瞥然惊坠羽褵褷。

    包弹靡靡萧萧制,指摘深深款款诗。

    表圣暇时先卜圹,牧之他日自为碑。

    独惭师说多遗忘,老抱残编嘱付谁。

  • 6 《九日》 宋代·张嵲

    重阳述令序,景物自为嘉。

    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

    追游疑所务,寄兴眇无涯。

    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

  • 7 《赠舒亦山入越》 宋代·陈著

    危世无山林,颓俗无门户。

    彼美诗书身,悠然自为趣。

    扬扬飞霞佩,清风导前路。

    借问欲何之,谓我稽山去。

    秦风白去晓,禹穴苍烟暮。

    平生礧磈怀,高吟吊千古。

    兹行良不恶,欲赠无他语。

    如逢梅市仙,试与谋出处。

  • 8 《雪後领儿辈行散》 宋代·杨万里

    今日意不惬,出游聊逍遥。

    父子自为伴,何须外招邀。

    过溪足小倦,临流坐危桥。

    回头顾五庐,竹树翳草寮。

    独有万花亭,岿然出山椒。

    高陂泻溪水,环佩锵琼瑶。

    飞流迸空起,平水和天摇。

    春淙到潭底,势尽自浮漂。

    蟹眼沸不停,雪山涌还消。

    近观绝汹汹,远听渐萧萧。

    忽逢绿头公,携孥鼓丹桡。

    喧呼苇间出,得意似见骄。

    我行为小立,流鱼偶双跳。

    人物各自适,兹游定谁超。

  • 9 《即事十首》 宋代·方岳

    得摇牙处尽摇牙,底用鸣声绕鬓哗。

    自为渠眠不熟,西风吹叶打窗纱。

  • 10 《李舍人淮南提刑》 宋代·梅尧臣

    啄木欲除蠹,蠹去树亦挠。

    何须食微虫,尔腹岂不饱。

    天下本无事,自为庸人扰。

    君实知古深,终惭用倾巧。

  • 11 《幽居即事》 宋代·陆游

    山崦可伐薪,稻陇可负耒,但令二事集,一饱已有在。

    霜林两株橘,春圃数畦菜,仁哉造物心,乞我曾不爱。

    炊烹付樵青,鉏灌赖阿对。

    乃翁亦自为,高枕听晨碓。

  • 12 《义宁产莼菜中秋大熟副以六绝送杨伯子》 宋代·曾丰

    垂垂水线白封青,一箸能生两眼明。

    分野自为牛女地,何如堕落玉绳精。

  • 13 《蛟》 宋代·梅尧臣

    桥边三尺剑,江上六钧弧。

    汉武帝何处,周将军已无。

    织绡深有室,泣泪自为珠。

    谁为九渊害,人犹能尔图。

  • 14 《西山桐十咏·桐乳》 宋代·陈翥

    吾有西山桐,厥实状如乳。

    含房隐绿叶,致巢来翠羽。

    外滑自为穗,中虚不可数。

    轻渐曝秋阳,重即濡绵雨。

    霜后威气裂,随风到烟坞。

    虽非松柏子,受命亦知土。

    谁能好琴瑟,种之向春圃。

    始知非凡材,诸木岂予伍。

* 关于自为的诗词 描写自为的诗词 带有自为的诗词 包含自为的古诗词(9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