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梁的古诗词(78首)

  • 1 《忆秦娥·梅谢了》 宋代·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 4 《魏公子列传》 两汉·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

    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

    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

    ”复博如故。

    王恐,心不在博。

    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脩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巿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

    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泣。

    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

    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遂与公子俱。

    公子过谢侯生。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公子竟留赵。

    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

    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

    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

    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名冠诸侯,不虚耳。

    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 5 《怀渑池寄子瞻兄》 宋代·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 4 《题寒绿轩》 宋代·张镃

    甫里先生穷到老,剩有诗文记林草。

    杞苗菊叶果何佳,自喜春风颜色好。

    现庵主人同吾张,故家文献出大梁

    相过肯对桂隐榻,握手书社倾肝肠。

    顷年客处东濒海,灌畦不仰园官菜。

    小窗寒绿独专名,实与天随同所家。

    所爱既同人亦同,岂较早晏时遭逢。

    极知趣尚寓小物,过眼斥鷃高飞鸿。

    閒关馆舍人稀到。

    檐前席地聊从好。

    维杞与菊复移栽,撷可烹茶羹可芼。

    晓烟夕露清无边,尽扫万古红紫缘。

    对之饮水骨亦仙,屠沽儿家休击鲜。

  • 5 《海上》 清代·顾炎武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 6 《章频得解后之陕府谒严洪二從事》 宋代·杨亿

    春闱犹隔闰,逆旅苦栖遑。

    忽尔游分陕,飘然出大梁

    食贫忧桂玉,策蹇冒风霜。

    杏苑归期近,棠郊去路长。

    幕中逢旧友,岁晚在他乡。

    鸡黍且相对,休嗟髩发苍。

  • 7 《剑客行》 宋代·周文璞

    燕云逆胡着柘黄,仁人烈士集太行。

    已闻泣涕拜明诏,共挟金舆归大梁

    安得山人一双剑,走入云中看不见。

    人间夜半风雨时,逆胡首奏延和殿。

    我生四十无所成,荆淮好汉为知音。

    丈夫志在仁义耳,麟阁貂冠非本心。

    功成剑化两龙去,我亦变名入烟雾。

    此时再拜康山人,九霄客星在何处。

  • 8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宋代·秦观

    驱车陟高丘,郤望大梁圻。

    驰道入双阙,勾陈连太微。

    夷门壮下属,清洛相因依。

    美哉吾党士,皋禼良可希。

  • 9 《韩持国遗洛笋》 宋代·梅尧臣

    龙孙春吐一尺牙,紫锦包玉离泥沙。

    金刀璀错截嫩节,铜驰不与大梁赊。

    持寄韩郎绿蒲束,莫令卫女苦思家。

    韩郎才调偏能赋,分饷唯思楚景差。

    因之善谑诵淇澳,欲学报投无木瓜。

  • 10 《答阎求仁》 宋代·黄庭坚

    暮天携手步河梁,把酒淹留斜日光。

    生当有别各异方,古人嗟此乐难当。

    大梁嬉游少年场,春风花枝啭鹂黄。

    节物谢徂岁渠央,来自江南登君堂。

    秋气欲动闻寒螿,会几何日今别长。

    与子观化言两忘,浩歌放船入莽苍。

    绿藻刺眼红蕖香,湖月夜飞衣袂凉。

    相从宴坐歌胡床,赠言锦绣邀报章。

    君心温良志则刚,不能牛下学歌商。

    欲谢世纷自翱翔,果行此策无乃良。

    昔人所学浩渺茫,海涵地负无抵当。

    弃捐其人及粃糠,帝王之功一豪芒。

    既趋世故自遐遑,何异臧谷俱亡羊。

    以生随之中道伤,止吾已知终必亡。

    我亦闻之未能行,慨今无策可伏藏。

    身藏衣食叶南阳,脱身自当及康强。

    不待齿疏发苍浪,优游濠上如惠庄,论交莫逆与子相。

  • 11 《寄陈检校》 明代·郭奎

    遥想紫薇省,郎官直禁楼。

    琼花天上去,清夜忆扬州。

    二十四桥月,玉箫吹两头。

    秋风挂帆席,几度大梁游。

  • 12 《双庙》 宋代·范成大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祲。

    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

  • 13 《九华叶子真赋汴吴两都极陈治乱之原仍有诗用》 宋代·洪咨夔

    於皇永昌陵,食龟大梁都。

    坐控天下枢,卜世周鼎俱。

    圣贤六七作,夷夏同康衢。

    怀鸩玩积安,厝火忘细娱。

    黼京相与乐,兴亡视如无。

    元气付一锢,膏血供百须。

    但知豢富贵,金珠润黄垆。

    岂料醉梦中,蛊瘵生华腴。

    凄风暗离黍,斜阳渺烟芜。

    空令老忠简,渡河死犹呼。

    南来吴会雄,北望汴水枯。

    迓续赤帝脉,羁縻黄头胡。

    楚蜀壮襟带,江淮丰灌输。

    以此图中原,所嗟欠谋夫。

    平园旧宾客,清灯耿寒炉。

    搔首宿感集,拊髀流光徂。

    理乱有成鉴,天高不容呼。

    拟古赋二京,举一通三隅。

    谓堕狗监舌,宁老瓜芋区。

    谁能齿皋朔,俳优杂星巫。

    芙蓉归去来,月落长庚孤。

  • 14 《省中二首》 宋代·王安石

    大梁春雪满城泥,一马常瞻落日归。

    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

  • 15 《玩丹砂 寄南京道友》 元代·马钰

    自愧无缘去大梁

    亦无心意学贤良。

    夷门道友我思量。

    予在环墙调水火,诸公何日绝炎凉。

    山侗叮嘱悟黄梁。

* 关于大梁的诗词 描写大梁的诗词 带有大梁的诗词 包含大梁的古诗词(7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