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烽火的古诗词(196首)

  • 1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8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宋代·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 7 《水调歌头·多景楼》 宋代·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 4 《陇西行》 唐代·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 3 《饮马长城窟行》 唐代·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 6 《望蓟门》 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笳鼓 一作:箫鼓)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4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唐代·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沈 通:沉)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 5 《过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 4 《出自蓟北门行》 唐代·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 4 《从军行七首》 唐代·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独上 一作:独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 5 《从军行》 隋代·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 6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征师 一作:征骑)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 5 《题长洲张氏舍壁》 宋代·庄绰

    昔年随牒佐边侯,愁望长安向戍楼。

    今日衰颓来泽国,又看烽火照长洲。

  • 6 《胡马来再赠陈子》 明代·李梦阳

    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飒飒黄云开。

    沿边十城九城闭,贺兰之山安在哉?传闻清水不复守,游

    兵早扼黄河口。

    即看烽火入甘泉,已诏将军屯细柳。

    去年穿堑长城里,万人齐出千人死。

    陆海无毛杀气蒸,五月零冰冻河水。

    当时掘此云备胡,胡人履之犹坦途。

    闻道南侵更西下,韦州固原今有无?从来贵德不贵险,英

    雄岂可轻为谟。

    尚书号令速雷电,抱玉谁敢前号呼。

    遂令宵旰议西讨,兹咎只合归吾徒。

    我师如貔将如虎,九重按剑赫师怒。

    惜哉尚书谢归早,不睹将军报平虏。

  • 7 《和刘仪同臻诗》 南北朝·庾信

    南登广陵岸。

    回首落星城。

    不言临旧浦。

    烽火照江明。

* 关于烽火的诗词 描写烽火的诗词 带有烽火的诗词 包含烽火的古诗词(19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