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兆民的古诗词(8首)
1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隋代·佚名
条风始至,盛德在木。
平秩东作,种献种穋。
律应青阳,气和玉烛。
惠彼兆民,以介景福。
2 《恭和御制赐吴叔告已下闻喜宴诗》 宋代·洪咨夔
致主唐虞泽兆民,贤才端是国精神。
作人欲返皇风古,拔士先随圣化新。
收敛文章归献替,安排事业到弥纶。
宸章属望丁宁甚,上答天恩莫爱身。
3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隋代·佚名
条风始至,盛德在木。
平秩东作,种献种穋。
律应青阳,气和玉烛。
惠彼兆民,以介景福。
4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宋代·司马光
式道清行马,灵輴下陛帘。
云奔同轨集,雨泣兆民瞻。
石阙苍烟暝,松门白露沾。
载弓陨绝,无计附经髯。
5 《瞻彼南山》 宋代·司马光
瞻彼南山,有椐有栩,维叶湑湑。
君子之燕,清酒有藇,壶樽有楚。
酌言赐之,命之酹之,上下以序。
君子万年,永绥兆民,受天枯之。
6 《辰阳待岳祠之命舟发武陵回寄从游诸公》 宋代·赵蕃
叔父同流元佑支,清贫远自相国时。
旧闻河朔人伟奇,元衡笔力犹可窥。
佳哉伯玉贤埙篪,小阮亦与竹林期。
兆民虽云非旧知,知之正自梅花诗。
伯寿憔悴儒冠衣,十年不调长苦饥。
经明行修后所归,非吾光远其谁推。
洪文学问方筑基,基成可保无倾欹。
嗟我误落东南陲,疏者乃亲亲异宜。
念我流转终年疲,去章已上归俟之。
或持酒肴或赠辞,亦或眷眷江之湄。
数面成亲还语离,前日之乐今日悲。
秋风飒飒衣披披,山长水远属玉飞。
高城望断日已西,望不可见令人思。
7 《过茂陵》 唐代·韩偓
不悲霜露但伤春,孝理何因感兆民。
景帝龙髯消息断,异香空见李夫人。
8 《襄王不许请隧》 先秦·佚名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
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
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
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