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迹的古诗词(31首)

  • 1 《为陈仲孚题薛公远墨竹》 明代·九皋声公

    前朝画竹谁第一,尚书高公妙无敌。

    近世多宗李集贤,房山真迹那能得。

    澹围学李殊逼真,柳州半刺题衔新。

    鹅山之虚况多竹,画品近来应入神。

    东皋溪傍草堂小,罗池庙前春雨早。

    三千里外见似人,玉立长身照枯稿。

    石湖今有太丘陈,孤竹春阴生子孙。

    清风高节在封植,知有王猷来款门。

  • 2 《题施武子所藏醉白堂记》 宋代·楼钥

    堂名醉白尚存不,词翰辉光射两眸。

    天下曾除苏氏学,禁中却有太清楼。

    旧碑於世已难见,真迹惟君乃得收。

    感叹不堪衰泪落,林卢山下水空流。

  • 3 《题夏训武珪画牛》 宋代·张炜

    枯木立数茎,断岸走千尺。

    旁有牧牛儿,放牛倚拳石。

    牛闲芳草间,儿倦眠跼蹐。

    画手笔入神,淡墨夺真迹

    凭谁唤儿醒,落日归路僻。

    觉来横短笛,吹断远山碧。

  • 4 《题王叔明枯木竹石》 明代·高得旸

    吾乡画手鹤山樵,鹤去山空不可招。

    真迹幸留王宰石,疏篁老树共萧萧。

  • 5 《跋袁起岩所藏修禊序》 宋代·楼钥

    怅望当时真迹,临摹所在支分。

    千载但称合作,谁能有感斯文。

  • 6 《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宋代·楼钥

    书家千载称兰亭,兰亭真迹藏昭陵。

    只今定本夸第一,贞观临写镌瑶琼。

    黄閍冈下得宝墨,古人烧砖坚於石。

    大令亲书保母铭,况是当时晋人刻。

    砖虽破裂文多全,妙画远过兰亭镌。

    其间曲水悲夫字,駸駸欲度骅骝前。

    我家阿连缚虎手,更得退堂方外友。

    王君系出三槐家,参坐会文真耐久。

    田丁初来献小砚,寻见津津若微溜。

    细看背刻晋献之,永和仿佛在旁右。

    亟访田家叩所从,始知墓崩随意取。

    大砖支床得前段,掀倒浮屠全尾首。

    字为十行行十二,百十有七二字漏。

    交螭方壶不复见,贞石摧藏松亦朽。

    我得此碑喜不寐,摩挲三叹叹未有。

    兴宁甲子十四周,更阅三年仍乙丑。

    若非洞晓未来数,安知八百余年后。

    坡翁应未见此志,金蝉之铭何绝类。

    又知文章有暗合,智谋所见略相似。

    二王遗踪无所遗,谁知地下此段奇。

    三君共为成胜事,至宝呈露端有时。

    越山盘屈献与羲,付与耳孙世守之。

    烦君更为护幽竁,或恐意如犹有如。

  • 7 《二十四诗品》 唐代·司空图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 8 《题李锐父所藏陈所翁龙轴》 宋代·姚勉

    所翁先生人中龙,豪气下吞江海空。

    当其得意作龙首,老手直与神天通。

    雄辞妙语层层出,醉中千幅笔一息。

    不遇先生大醉时,人间安肯留真迹

    先生往往自写真,非龙之龙盖其人。

    请君什袭宝此墨,此翁此黑不易得。

  • 9 《清老画双溪壁以诗谢之》 宋代·王炎

    老夫哦诗耸两肩,落笔不停称腹稿。

    缘诗写出无声句,画史追之谁得到。

    为予壁上留真迹,水墨纖穠任挥扫。

    石根竹树极萧森,中著羽虫疑叫噪。

    虽然画意不画形,形意两全方笔老。

    熟视时时自首肯,从旁见者皆称好。

    师言此亦吾余事,佛祖玄关须探讨。

    未宜直说色是空,不著色空斯见道。

  • 10 《兰亭序墨本》 宋代·罗颂

    文皇嗜好非声色,偶爱兰亭亦其癖。

    河南犹恐后来闻,竟使昭陵饿真迹

    世閒能悟知几人,墨本珍传意愈勤。

    有似春云隐明月,光影还到行江分。

    法曹得此深恨晚,有客携从大梁远。

    多言南渡罕曾见,大胜薛家蝉翼本。

    嗟我学书从少年,较计点画分媸妍。

    老拈撅笔万事懒,忽见锦轴心凄然。

    真行姿媚公所取,篆隶何妨更兼有。

    退之但作石鼓歌,谈笑讥诃换鹅手。

  • 11 《用东坡武昌寒溪韵三篇》 宋代·朱槔

    东坡谪官未放回,桃花不系玄都栽。

    机牙爱独造物手,五见江雨肥江梅。

    扁舟一笑凌浩渺,瘦筇结伴登崔嵬。

    洼尊故事逢浪妈,鸟篆真迹追浯台。

    漂流长有北阙梦,邂逅果踏东华埃。

    玉堂领先直对舍,金烛照座花成堆。

    帝觞雨露浇舌本,忽忆樊口倾山罍。

    联诗共刻醉眠处,至今宝气蟠岩隈。

    关西夫子独好事,掖垣行即吟苍苔。

    斯文突过元佑上,已觉万丈光芒开。

    临风吊客感赤壁,公瑾孟德俱雕摧。

    英雄割据亦儿戏,安用匕箸惊蚊雷。

    东坡羽化不复返,浪叟何日成归来。

    鹦鹉洲前旧时路,寒波荒苇令人哀。

  • 12 《沁园春·元禀仙胎》 元代·王处一

    元禀仙胎,隐七岁玄光混太阳。

    感东华真迹,飘空垂顾,悟人间世梦,复遇重阳。

    密叩玄关,潜施高论,皓月清风炼一阳。

    神丹结,继璇玑斡运,羽化清阳。

    欣欣舞拜纯阳。

    又虚妙天师同正阳。

    命海蟾引进旌阳。

    元妙古任安,尹喜关令丹阳。

    大道横施,驱云天下,绝荡冤魔显玉阳。

    诸仙会,讲无生天理,空外真阳。

  • 13 《跋陈简斋奏草》 宋代·杨万里

    诗宗已上少陵坛,笔法仍抽逸少关。

    真迹总归天上去,独留奏草在人间。

  • 14 《题汪季路家藏吴彩鸾唐韵后》 宋代·楼钥

    旧说仙人吴彩鸾,日书切韵归毫端。

    不应神速有如此,令人至今疑稗官。

    相传此事三百载,谁知真迹俨然在。

    笔精墨妙信入神,间以朱丹倍晶彩。

    法言初为此韵时,賸裒文字觉后知。

    宁知遂经谪仙手,讳字曾阙民与基。

    经生矻矻尽精力,摩以岁月或可得。

    动翰如飞犹恐迟,一日一挥出心画。

    神仙之说云渺茫,仙凡配耦尤荒唐。

    萧史弄玉乘凤去,蓝田空说容裴航。

    文箫之遇真是否,岂此虚名传不朽。

    五篇历历为全书,始信传闻是真有。

    当时所直才五缗,于今千金价未均。

    十年盖有数百本,未知几本传今人。

    惜哉字画太纤细,后日传之知几岁。

    只今已有字不全,欲镌翠珉固非易。

    我踰七十方见之,暂借一观聊自怡。

    平生愿见心便足,何必更谋身后为。

  • 15 《草书歌》 明代·朱瞻基

    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法为章奏。

    当时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张伯英。

    三人真迹已罕见,后来继之有羲献。

    笔端变化妙入神,逸态雄姿看劲健。

    风惊电掣浮云飞,蛟龙奋跃猛虎驰。

    汉晋草法千载师,张颠藏真亦绝奇。

    一代精艺才数辈,遗墨千人万人爱。

    固知顿挫出腕力,亦用飞动生神采。

    古来篆籀今已讹,何况隶草讹愈多。

    吾书岂必论工緻,诚悬有言当默识。

    宣德七年二月十五日御武英殿书赐程南云

* 关于真迹的诗词 描写真迹的诗词 带有真迹的诗词 包含真迹的古诗词(3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