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王的古诗词(19首)

  • 1 《论贵粟疏》 两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

    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

    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

    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

    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

    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 5 《敬姜论劳逸》 先秦·佚名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

    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

    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日入,监九御,使洁奉鐕郊之粢盛,而後即安。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

    卿大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

    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

    卿之内为大带,命妇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

    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

    ’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 4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隋代·佚名

    [应钟为羽]圣王生知,阐迺儒规。

    诗书文教,万世昭垂。

    良日惟丁,灵承不爽。

    揭此精虔,神其来乡。

  • 5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隋代·佚名

    大哉圣王,实王生德。

    作乐以崇,时祀无矣。

    清酤惟声,嘉牲孔硕。

    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 6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隋代·佚名

    [应钟为羽]圣王生知,阐迺儒规。

    诗书文教,万世昭垂。

    良日惟丁,灵承不爽。

    揭此精虔,神其来乡。

  • 7 《小苏先生九三丈自司谏拜起居郎权中书舍人廌》 宋代·李廌

    孝治依文母,皇图锡圣王

    虚心思启沃,妙选尽忠良。

    近侍崇儒术,先生被宠光。

    周邦柱下史,魏阙紫微郎。

    禁殿联常棣,天池浴凤凰。

    挥毫青琐闼,簪笔御炉香。

    德镇千钧重,文辉万丈长。

    昌时逢式谷,吾道喜弥彰。

    视草严宸暮,论思子夜央。

    槐边星转角,花底鹭分行。

    岂但居华省。

    行闻上玉堂。

    终期衮衣拜,慰此士夫望。

  • 8 《挽东莱先生》 宋代·邵度

    玉石明胸次,风云在笔端。

    教常先慷慨,门弃不蹒跚。

    籍堤疑培植,房陈似羽翰。

    中兴依日月,遗像圣王欢。

  • 9 《拟古二首》 宋代·赵友直

    圣王创立制,先务正经界。

    群侯肆兼并,井田随破坏。

    经界紊其坊,曷所辨中外。

    三王化邈矣,五霸迭相代。

    仲父作内政,兵与农胥赖。

    列辟已无周,重俾宗且戴。

    伟哉九合功,愿执鞭相待。

  • 10 《绍兴十三年发皇后册宝十三首》 隋代·佚名

    天地奠位,乾坤以分。

    夫妇有别,父子相亲。

    圣王之治,礼重婚姻。

    端冕从事,是正大伦。

  • 11 《晨谒书所见》 宋代·宋庠

    绀幰鸣珂万盖翔,九门冠剑拥晨光。

    城连南北长安斗,殿倚东西太极堂。

    云里铜乌风作籁,天边金掌露成霜。

    微生备位如葵藿,只有倾心奉圣王

  • 12 《玉烛》 宋代·孔文仲

    圣王臻大治,四海属休戈。

    遂致阴阳须,均如玉烛和。

    德威周远迩,民欲被渐摩。

    品物皆蕃殖,昌辰绝札瘥。

    气充诸夏润,祥应太平多。

    华旦今如此,庸才愿咏歌。

  • 13 《谒扶胥南海庙》 宋代·曾丰

    南海大都会,扶胥拱圣王

    卜灵终自显,两庙屹相望。

    香火夤缘在,河沙劫数长。

    昌黎韩子记,相与作存亡。

  • 14 《和杨提刑喜雨》 宋代·阳枋

    诏许归耕荷圣王,又夫衰病过南方。

    幸亲博洽前无辈,每欢平反后必昌。

    请雨赖公诚独至,回天愧疚我德多凉。

    作诗志喜亲衔袖,玩把浑如七宝装。

  • 15 《绍兴十三年发皇后册宝十三首》 隋代·佚名

    天地奠位,乾坤以分。

    夫妇有别,父子相亲。

    圣王之治,礼重婚姻。

    端冕从事,是正大伦。

  • 16 《次李秀喦鹤不溪四诗韵》 宋代·刘宰

    凄凄寒日洋溪流,猎猎西风送客舟。

    勇退端为天下计,留行谁为圣王谋。

* 关于圣王的诗词 描写圣王的诗词 带有圣王的诗词 包含圣王的古诗词(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