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史的古诗词(44首)

  • 1 《谏迎佛骨表》 唐代·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

    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

    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

    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

  • 2 《宋正纪挽词二首》 宋代·郭印

    姻好通来十八春,酒杯诗卷最相亲。

    休心失约寻真侣,转首谁知作古人。

    庵畔松篁长泣雨,室中书史暗凝尘。

    我尝一访经行处,白日萧条倍怆神。

  • 3 《沅江李氏书堂》 宋代·梅尧臣

    船从洞庭来,非贾即游宦。

    宦贾事风樯,谁能乐清晏。

    不如蓄书史,万古无与间,上观尧舜仁,下览魏晋篡。

    善恶彼既殊,智巧徒以辨。

    君心於此得,用舍不自慢。

    堂中罗高厨,户外望鸣雁。

    菰菱可采掇,鱼鳖可钓汕。

    卒岁身多余,世俗莫习惯。

  • 4 《挽大溪姚祥叔即南》 宋代·戴复古

    庆门今独盛,旧族有光华。

    日坐不欺至,天兴积善家。

    山林娱晚境,书史是生涯。

    手种堂前桂,君看身后花。

  • 5 《北上感怀》 明代·刘基

    倦鸟思一枝,枥马志千里。

    营营劳生心,出入靡定止。

    伊余朽钝材,懒拙更无比。

    才疏乏世用,嗜僻惟书史

    虽非济时具,颇识素餐耻。

    既怀黎民忧,妄意古人企。

    宁知乖圆方,举足辄伤趾。

    尘埃百病侵,贫窭万感累。

    艰难幸息肩,迟莫窃所喜。

    明时登骥騄,驽马但垂耳。

    自非冀北姿,莫羡追风驶。

    便欲解衣冠,躬耕向桑梓。

    终怀葵藿恋,不慕沮溺诡。

    潜阳动原隰,白日暧兰芷。

    埘鸡戒晨明,客子驾行李。

    萦纡越巘崿,浩荡涉风水。

    淹留具区北,信宿沧江圯。

    维时连年歉,道路多流徙。

    官司职抚字,黔首皆赤子。

    陈红太仓米,丰年所储偫。

    为民备乏困,朝廷岂私此。

    推余补不足,兹实王政始。

    臣子宜奉承,天威不违咫。

    奈何簿书曹,暴慢蔑至理。

    苟云出纳吝,当闵觳觫死。

    呜呼草莽露,惨恻沟渎委。

    闻之犹鼻酸,见者宜颡泚。

    逾淮入大河,凄凉更难视。

    黄沙渺茫茫,白骨积荒藟。

    哀哉耕食场,尽作狐兔垒。

    太平戢干戈,景物未应尔。

    意者斯人徒,纵欲扰天纪。

    鬼神赫震怒,咎戾良有以。

    去年人食人,不识弟与姊。

    至今盗贼辈,啸聚如蜂蚁。

    长戈耀白雪,健马突封豕。

    岂惟横山泽,已敢剽城市。

    途行绝稀少,空车但墙倚。

    身行须结集,一寐四五起。

    牧民岂无人,司寇亦有氏。

    阵车不驱驰,大田无耒耜。

    邦家禄食恩,岂为臣奉己。

    山东古要地,燕赵犹唇齿。

    况兹南北冲,津梁通远迩。

    属当全盛时,四海同一轨。

    庙堂多稷契,振举无遗弛。

    勿云疥癣微,不足成疮痏。

    滔天起滥觞,炎冈发星烜。

    虞朝有分北,汉庭烦直指。

    农夫植嘉谷,所务诛稂秕。

    耕耘苟失时,雨露空沾洒。

    威怀岂异任,守令职非痺。

    端能慎黜陟,此辈何足弭。

    故乡隔山川,前途塞荆枳。

    青徐气萧索,河济俱泥滓。

    痛哭贾生狂,长叹漆室悝。

    何当天门开,清问逮下里。

  • 6 《太常引·春风碧水静林丘》 元代·王恽

    春风碧水静林丘。

    书史,日优游。

    来往更风流。

    问谁似、东陵故侯。

    黄陂襟度,曲江誉望,山立看扬休。

    春酿尽禁*。

    拚醉尽、蟠桃上秋。

  • 7 《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 宋代·梅尧臣

    自昔称王谢,於今亦盛门。

    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

    书史辛勤学,文章苦死论。

    都然莫施设,恨尚九原吞。

  • 8 《平居遗兴》 宋代·林逋

    有甚余闲得解嘲,高慵时把几桯敲。

    卑孜晚鸟沉幽语,历刺烟篁露病梢。

    草野交游披褐见,神仙书史点朱抄。

    皇朝不是甘逃挝,争向心如许与巢。

  • 9 《夏日十二首》 宋代·张耒

    朝雨来还密,村墟一望间。

    远声惟野竹,润色但青山。

    书史供高卧,莓苔只闭关。

    萧萧觉秋兴,飘飒近衰颜。

  • 10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宋代·和蒙

    累叶聚居旌孝行,一斋崇讲待儒注。

    满堂书史胜金玉,入槛峰峦逼斗牛。

    墨客四来深慕义,本奴千树等封侯。

    南昌旧令曾羁宦,悔不当初命驾游。

  • 11 《理舟入奉大对临发有赋》 宋代·程公许

    弱龄诵书史,所慕在经世。

    靦颜科目中,颇恨愆素志,天府两贡书,耻逐时粧媚。

    诸公娱乐赏音,偶玷春官第。

    王明渴畴咨,临轩有故事。

    明当鼓枻下,陛对去天咫。

    采兰有常供,胡为轻万里。

    趋庭愿有闻,丁宁汝其识。

    谨无曲学阿,恐作儒冠耻。

    士当志远大,富贵余事耳。

    百拜请书绅,誓言其敢替。

    万古洙泗传,岂为青紫计。

  • 12 《咏怀四首》 明代·袁中道

    陇山有佳木,采之以为船。

    隆隆若浮屋,轩窗开两偏。

    粉壁团扇洁,绣柱水龙蟠。

    中设棐木几,书史列其间。

    茶铛与酒臼,一一皆精妍。

    歌童四五人,鼓吹一部全。

    囊中何所有,丝串十万钱。

    已饶清美酒,更办四时鲜。

    携我同心友,发自沙市边。

    遇山蹑芳屐,逢花开绮筵。

    广陵玩琼花,中泠吸清泉。

    洞庭七十二,处处尽追攀。

    兴尽方移去,否则复留连。

    无日不欢宴,如此卒余年。

    ¤

  • 13 《寄孔武仲》 宋代·苏辙

    济南旧游中,好学惟君耳。

    君居面南麓,汹涌冈峦起。

    我来辄解带,檐下炙背睡。

    煎茶仓梨栗,看君诵书史

    君归苦仓卒,窗户日摧毁。

    迁居就清旷,改筑富前址。

    开畦得遗植,绕壁见题字。

    云山顾依然,簿领辄随至。

    思君犹未忘,满秩行自弃。

    尔来钜野溢,流潦压城垒。

    池塘漫不知,亭榭日倾弛。

    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

    别来能几何,陵谷既迁徙。

    它日重相逢,衰颜应不记。

  • 14 《水调歌头 和姚雪齐韵》 元代·王恽

    书史有真味,谁遣博微官。

    丈夫出处道在,义命正须安。

    浩浩都门冠盖,眼冷鸡虫得失,矫首入遐观。

    时对雪斋老,清议豁襟颜。

    阅名书,探理窟,惊铭盘。

    自叹空然鼠腹,过饮不知繁。

    万古乾坤清气,散人诗仙脾鬲,挥洒有余欢。

    早晚付心诀,风雨满堂寒。

  • 15 《缘识》 宋代·宋太宗

    君子怀幽趣,谦恭礼乐才。

    经心皆识见,书史尽通该。

    有德馨还远,清虚道亦开。

    先生宜法则,宿习自将来。

* 关于书史的诗词 描写书史的诗词 带有书史的诗词 包含书史的古诗词(4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