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入的古诗词(73首)

  • 1 《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见者 一作:有不得见者)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7 《愚溪诗序》 唐代·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 5 《谏迎佛骨表》 唐代·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

    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

    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

    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

  • 2 《钓台》 宋代·释文珦

    世祖龙飞日,玄纁起故人。

    荣名既无取,閒足固应伸。

    钓石关乾象,江流入富春。

    高风千古在,来者自迷津。

  • 3 《扬州五吟其四摘星亭》 宋代·苏辙

    阙角孤高特地迷,迷藏浑忘日东西。

    流入海情无限,莫雨连山醉似泥。

    梦里兴亡应未觉,後来愁思独难齐。

    只堪留作游观地,看遍峰峦处处低。

  • 4 《戏赠秀老》 宋代·苏轼

    拆却相公庵,泥却驸马竹。

    天下人总知,流入传灯录。

  • 5 《过新滩作出峡行》 宋代·李曾伯

    蜀道登天难,尤难泝流入

    自峡上夔渝,江险滩节密。

    前年冲寒来,水落且石出。

    寄命竹一缕,寸挽退或尺。

    旬宣愧罔功,征戍幸逭责。

    仁哉圣主恩,有诏许归佚。

    匆匆乘月下,初值朱明律。

    常年桃涨后,此际梅潦溢。

    危漩若釜沸,惊湍如矢激。

    今年独何异,水势平於席。

    仅添半篙绿,稳泛万顷碧。

    纵横顺濆淖,隐见辨沙碛。

    毋庸事盘滩,了不懼触石。

    一日涪州岸,三宿云安邑。

    滟澦露山骨,底柱屹中立。

    巫峰披宿雾,奇哉翠欲滴。

    建瓴高屋易,百里一瞬息。

    安然中流坐,恍若前山失。

    舟轻蜚鸟过,岸鴂脱兔疾。

    伊滩以新名,此水虑微涩。

    黎明报船步,数尺长一夕。

    波臣信有助,棹师喜何剧。

    前竿与后枕,橹六视听一。

    招呼左右向,心手应相得。

    所取无釐差,其矢如绳直。

    载瞻洺川祠,不远西陵驿。

    倏焉飞廉怒,卷起浪涛白。

    篙篷掀欲舞,绠缆系惟亟。

    凡我同舟人,相雇几动色。

    兴言大川涉,畴为讯诸易。

    古谚固有云,飘风终日。

    须臾棹歌发,安危在漏刻。

    衰迟嗟我生,险阻几身历。

    萍梗遍江海,星霜老疆场。

    此行亦良苦,岂敢计终吉。

    始入凡四旬,今出仅更浃。

    行止非人为,扶持有神力。

    瓣香荐牲酒,对越寸衷赤。

    自兹丘樊归,谨无以形役。

    晚来贺平善,诗以纪其实。

  • 6 《双池》 宋代·苏轼

    流入城郭,斖斖渡千家。

    不见双池水,长漂十里花。

  • 7 《水龙吟 送余干教邓觉非归吴》 元代·吴存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衫乌帽,笔床谈尘。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舻。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 8 《达磨茎芦赞》 宋代·释慧开

    脚下茎芦,到岸也未。

    流入流,浮逼逼地。

  • 9 《句》 宋代·崔仰之

    山色监色回,江流入汉清。

  • 10 《横塘春泛》 明代·王世懋

    吴姬小馆碧纱窗,十里飞花点玉缸。

    腊屐去寻芳草路,青丝留醉木兰。

    山连暮霭迷前浦,云拥春流入远江。

    棹里横塘听一曲,烟波起处白鸥双。

  • 11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宋代·苏轼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 12 《嘉禾百咏·百步桥》 宋代·张尧同

    旧址依然在,荒墟未百年。

    还分一桥水,流入几家田。

  • 13 《右垭写怀》 明代·林俊

    露宿官山月转晴,山垭老泪寄苍生。

    檄书夜下秋前捷,野哭时悬枕上声。

    墟落鸢鸦荒骨乱,石田狐鼠晚蒿平。

    经心门井溪来血,流入瞿塘水尚腥。

* 关于流入的诗词 描写流入的诗词 带有流入的诗词 包含流入的古诗词(7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