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和的古诗词(74首)

  • 1 《再和制帅》 宋代·王之望

    武林一别几经秋,谁料同为锦里游。

    蒹苇已瑶树倚,琼琚仍愧木瓜投。

    小诗勉向忙中和,大白难禁醉裹酬。

    他日东南陪晤语,故应相对话刀州。

  • 2 《中吕·红绣鞋》 元代·元无名氏

    孤雁叫教人怎睡,一声声叫的孤凄。

    向月朋中和影一样飞。

    你云中声嘹亮,我枕上泪双垂。

    雁儿我你争个甚的。

  • 3 《谒毛竹间先生》 宋代·邹輗

    不辱其身不辱亲,要明圣学尽人伦。

    岂为媚世文章上,养就中和万古春。

  • 4 《登拟岘台》 宋代·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闉,依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酝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 5 《览中丞尚书谯陈二郡新诗》 宋代·宋祁

    自顷辞台路,陪京拥使珂。

    遗音追正始,新韵遍中和

    赠答刘公数,登临叔子多。

    肠回初有感,耳热遂成歌。

    惊梦春塘草,欢颜雪席拖。

    拍残吴子夜,唱杀楚阳阿。

    胜气笼云沆,清怀貯月波。

    无妨烁颜谢,莫独与羊何。

    谯里鸣驺入,陈郊露冕过。

    二邦留雅咏,棠树共婆娑。

  • 6 《送刘子和教授赴赣州兼简府主洪景庐二首》 宋代·周必大

    藉甚书诗帅,中和正尔歌。

    人留河内寇,帝念禁中颇。

    余事裒丁志,多闻重乙科。

    固无官长骂,解使客毡多。

  • 7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 宋代·陆游

    大父昔在朝,腾上唯恐早。

    淡然清班中,灰寒而木槁。

    议论主中和,人才进耆老。

    至今下马坟,不生刺人草。

  • 8 《上广东漕使黄郎中》 宋代·曾丰

    中兮和茇,和兮中之茁。

    潜鞠兮中和,笃生兮人物。

  • 9 《游麻姑山》 宋代·饶师道

    拂晓旌幢远访真,洞中和气一番新。

    争迎谢守同游客,尽是方平旧会人。

    山峭亭台多占月,地灵风物只知春。

    清欢何必笙簧助,自有红泉碧涧邻。

  • 10 《岁暮自贻吟》 宋代·邵雍

    天道无长春,地道无常珍。

    须禀中和气,方生粹美人。

    良田多黍稌,薄地足荆榛。

    樗栎蓬蒿类,止能充恶薪。

    既为万物灵,须有万物粹。

    既无万物灵,徒分万物类。

    欲出至珍言,须有至珍意。

    欲彰至美名,须作至美事。

    济事为美事,悟主为珍意。

    奈何此二者,我犹无一与。

  • 11 《听政》 宋代·陈造

    为政贵中和,偏徇古无取。

    无心斯善应,奸誉乃其蠹。

    柰何闻见间,往往用心误。

    扶弱抑其强,古或垂此誉。

    世异俗且殊,处今犹徇故。

    曲直本不昧,强弱岂所据。

    君子不此恤,情伪溷丹素。

    富室被剥朘,日有贫窭虑。

    士夫受加陵,悔不齿编户。

    赢弊取必胜,玉色吞气去。

    不知世富室,如母子所怙。

    不知意定向,未语机已露。

    传继用一律,抱冤莫赴愬。

    用是致和气,南首问燕路。

  • 12 《道士步虚词 七》 南北朝·庾信

    道生乃太乙。

    守静即玄根。

    中和炼九气。

    甲子谢三元。

    居心受善水。

    教学重香园。

    凫留报关吏。

    鹤去画城门。

    更以忻无迹。

    还来寄绝言。

  • 13 《送谢刑部使君赴召》 宋代·胡仲弓

    中和报政二年间,五马朝天不可攀。

    南国愿留申伯住,东山催起谢公还。

    银钩铁画辉棠荫,玉鉴冰壶照笋斑。

    名在御屏扒课最,前途重见玺书颁。

  • 14 《送铺若晦南游》 宋代·陆文圭

    天令中和春,锦花柳丝织。

    江山回涉气,车马有行色。

    间君今何之,白发在高堂。

    力弓箙两天,出门志四方。

    丈夫信有志,游近不堪远。

    锡穴绠冷泉,馆娃绰荒畹。

    青青三古道,急雨飘客衣。

    从无高小草,恐有遗当归。

  • 15 《再次韵赠潘阳二君二首》 宋代·项安世

    今代潘郎老作诗,友声相应速如递。

    燃萁知句梦论步,聊鼎长吟不待思。

    武事解歌三箭定,文容堪颂万邦绥。

    从公更觅中和什,惭愧无因把蜀麾。

* 关于中和的诗词 描写中和的诗词 带有中和的诗词 包含中和的古诗词(7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