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夫的古诗词(265首)

  • 1 《五人墓碑记》 明代·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 6 《指南录后序》 宋代·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道中手自抄录。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 4 《登徒子好色赋》 先秦·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

    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

    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

    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试为寡人说之。

    "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

    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 、洧之间 。

    是时向春之末 ,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

    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

    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因迁延而辞避。

    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 2 《蹇叔哭师》 先秦·左丘明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 5 《载驰》 先秦·佚名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3 《高帝求贤诏》 两汉·班固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病,勿遣。

  • 3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唐代·岑参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 4 《曾子易箦》 先秦·佚名

    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 4 《勾践灭吴》 先秦·佚名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有的哺为“饣”偏旁)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

    』寡人请死,余何而目以视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 5 《轻肥》 唐代·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或 一作:悉)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 4 《游侠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 4 《谏院题名记》 宋代·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

    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

    嘉祐八年,刻於石。

    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

    ”呜呼!可不惧哉!

  • 2 《晋献文子成室》 先秦·佚名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

    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 3 《吴许越成》 先秦·左丘明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

    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惎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5 《吴子使札来聘》 先秦·公羊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

    何贤乎季子?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

    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故谒也死,馀祭也立。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

    僚者长庶也,即之。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

    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 关于大夫的诗词 描写大夫的诗词 带有大夫的诗词 包含大夫的古诗词(26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