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棹的古诗词(16首)

  • 1 《幽居》 明代·金大车

    依依人境外,削迹散幽情。

    放棹晚潮至,开门春草生。

    青旌溪上浴,黄犊雨中耕。

    长日江村静,惟闻伐木声。

  • 2 《题安流亭》 宋代·卫博

    剑潭百尺深,中有神物蟠。

    东注骈山脚,凿凿穿巑屼。

    广拟一苇航,声战两耳寒。

    异哉黄头郎,放棹随飞湍。

    势若从天来,千仞转一圜。

    百里不及眴,孰与岭道难。

    长篙信敏手,岸石如剑攒。

    江头惮瘏痡,谁不谋所安。

    嗟嗟彼征夫,遭时弃师干。

    不裹马革中,来葬鱼腹间。

    壮士等死耳,此命良辛酸。

    仆夫第知免,笑言杂悲欢。

    宁知利羞涂,倚伏如毫端。

    岂无跛男子,不救为可叹。

    晏安有鸩毒,怀哉宜鉴观。

  • 3 《病中作》 现代·郁达夫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命薄,几人愤世作清谈?

    何当放棹江湖去,浇水桃花共结庵。

  • 4 《暮春过宗武》 近代·陈三立

    海尾江头各自还,车音绕郭觅溪湾。

    倚墙花尽蜂犹恋,隔院苔寒鼠亦闲。

    放棹已迷桃叶渡,读书疑对敬亭山。

    尊前老宿违摩腹,唾落零晴断雨间。

    (冯蒿翁来游余与君皆去白下未及相见)

  • 5 《曹娥江》 宋代·苏泂

    月下倾残酒,风前读断碑。

    采江那有意,陟岵不无悲。

    树影经船疾,滩声到枕迟。

    重来更何日,放棹欲何之。

  • 6 《苏武慢·放棹沧浪》 元代·虞集

    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

    乘雁双凫,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

    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

    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雪霁琼楼,春生瑶席,容我故山高宴。

    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

  • 7 《游武夷作》 宋代·陈韡

    来为群无扣右扉,香生琼宇碧油围。

    前驺所过风俱静,幽鸟不惊云与飞。

    清啸一山旋暮角,和蒸九曲未秋衣。

    胜游英慨真奇遇,卷入豪端放棹归。

  • 8 《道中观荷花》 宋代·孔武仲

    放棹东南去,正值荷花荣。

    玉质不待染,仙香无限清。

    朱朱仍白白,脉脉复盈盈。

    迢递天风起,谁怜舞态轻。

  • 9 《已亥杂诗 122》 清代·龚自珍

    六朝古黛梦中衡,无福秦淮放棹行。

    想见钟山两才子,词锋落月互纵横。

  • 10 《题欧阳氏山水后》 宋代·白玉蟾

    平沙断岸几千尺,树色烟光渺无极。

    一叶扁舟归去来,渔翁放棹倚芦荻。

    八九山家云水村,白苹红蓼数渔船。

    沙寒石瘦木叶落,一钩淡月照黄昏。

    小桥跨水碧溪浅,苍壁丹崖半苔藓。

    樵子归担竹两竿,落霞孤鹜天边远。

    千山万山风色清,四柱茅亭立晚汀。

    花红草绿山水静,独步亭前秋月明。

    山前一阵梧桐雨,落花惊断山禽语。

    谁家楼阁隐青林,老僧归寺立溪浒。

    一溪流水绕云根,草舍茅庵常闭门。

    客来倚棹一回顾,直疑此是真桃源。

    洞门紫翠交相映,林幄山屏更清胜。

    何人作此无声诗,展开如入溪山镜。

  • 11 《夏日田园杂兴》 宋代·范成大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

    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 12 《和司马倅喜雪》 宋代·姜特立

    寒意沉沉云气深,老来病骨冷难禁。

    巢禽一出不知下,笼鹤乍飞无处寻。

    便欲骑驴洛阳市,不妨放棹越山阴。

    天公已作丰年瑞,更仗风威扫滞淫。

  • 13 《九日忆菊坡》 宋代·范成大

    菊坡长恨隔横塘,城郭山林自不双。

    放棹松江花已远,涛江之外更鄞江。

  • 14 《陈百庸[凡]属题出峡诗画册》 当代·钱钟书

    务观骑驴入剑门,百庸放棹出瞿峡。

    诗成异曲诧同工,能画前贤输一着。

    豪放淋淳蕴苦心,态穠韵远耐研寻。

    毫端风虎云龙气,空外霜钟月笛音。

  • 15 《离合诗 一》 南北朝·谢惠连

    放棹遵遥涂。

    方与情人别。

    啸歌亦何言。

    肃尔凌霜节。

* 关于放棹的诗词 描写放棹的诗词 带有放棹的诗词 包含放棹的古诗词(1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