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古诗词(825首)

  • 1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宋代·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 5 《夜泊水村》 宋代·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 5 《原道》 唐代·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

    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 4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3 《货殖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

    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

  • 4 《折桂令·中秋》 元代·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 5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宋代·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

    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

    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 5 《中秋月出复雨有怀叶子文汤明叔》 宋代·仇远

    溧滨三度见中秋,感叹光阴逐水流。

    常是浮云妒佳月,不容老子醉高楼。

    鲈香易动张翰兴,鲸背难追李白游。

    遥忆诗人豪气在,湖天空阔放扁舟。

  • 6 《南轩独坐》 宋代·余芑舒

    往来都是由天造,妙处何须更我为。

    但向物初看老子,恍然身外有婴儿。

  • 7 《同才翁弟游东园》 宋代·杨万里

    东园花径半莓苔,老子多时不到来。

    一巷江梅都落尽,秪今开底是红梅。

  • 8 《晚寒炽炭》 宋代·杨万里

    老子平生不附炎,雪间炉炭晚间添。

    红光乱拆银花碎,翠焰双抽柳叶尖。

    爱惜麒麟牢禁手,驱除盐絮密垂帘。

    急分一炬牵船底,岸上霜风正似鎌。

  • 9 《寿李夔州乃》 宋代·阳枋

    乾月生真贤,老子其犹龙。

    主静以观动,万籁鸣秋虫。

    片心间渊明,结社同远公。

    俯仰身世浮,妍华收晴虹。

    堂迥妙香凝。

    超然天地通。

    至怀三斧外,真味一瓯中。

    震长可代父,物生辰与同。

    正东权发育,造化谁能穷。

    长居东昆隅,生意来重重。

    高枝翔凤凰,{左口中邕右隹}喈呜梧风。

    尝闻乾一气,禀付人稀逢。

    公全六画阳,何始复何终。

    札菊不足蔬,芝苓非所供。

    刚健自无自,天人知共宗。

    世无飞升客,浪说吕仙翁。

    世无武陵源,异境空蟠胸。

    惟公秉乾德,七十元舂容。

    举家秀而贤,无非乾所钟。

    生生之谓易,笑言支长筇。

    举杯问苍天,天高杳无从。

    我欲携认篇,相随鹤山峰。

  • 10 《暮春(六首)》 明代·史迁

    白头老子愁底事,正坐送春无一钱。

    偶被黄鹂故牵引,却向绿阴窗下眠。

  • 11 《壬戌正月十四日》 宋代·陆游

    老子居然健,上元如许晴。

    湖平波不起,天阔月徐行。

    散发渔舟稳,临风野笛清。

    安能拥笳鼓,万里将幽并。

  • 12 《草衣木食》 宋代·释文珦

    草衣而木食,老子乐在内。

    身似玄空云,踪迹了无碍。

    双松亦孤高,青青远为封。

    富贵不须论,本非吾所爱。

* 关于老子的诗词 描写老子的诗词 带有老子的诗词 包含老子的古诗词(8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