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尝试的古诗词(12首)

  • 1 《水调歌头·盟鸥》 宋代·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

    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 3 《胠箧》 先秦·庄周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

    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

    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

    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 2 《听履霜操》 宋代·黄庭坚

    灵宫窈窕兮寒夜永,篁打造天兮明月下影,木叶陨霜兮秋声动。

    我以岁莫起视夜兮,北山饮予斗柄。

    幽人拂琴而当予,曰夫子则锺期,尝试刳心而为之听。

    若有人兮亦既修,宴衽席之言兮不知其子之齐圣。

    嘉孝子之心终无已兮,不忍忘初之戒命人则不语兮弦则语,客有变容而涕洟,奄不知哀之来处。

    悲乎痛哉!葛屦翦翦兮絺綌凉凉,衣则风兮车上霜,天云愁兮空山四野,竭九河湔涕痕兮,忽承睫其更下。

    嫠不忧其纬兮,恤楚社之不血食。

    尽子职而不我爱兮,终非父母之本心。

    天高地厚施莫报兮,固自有物以至今。

    雉雊鸡乳兮,麋鹿解角。

    天性则然兮,无有要约。

    哀号中野兮,於父母又何求。

    我行于野兮,不敢有履声。

    恐亲心为予动兮,是以有履霜之忧。

    古人之骨朽矣,匪斯今也。

    蹙然如动乎其指,浩然如生乎其心也。

    声音之发,勾其深也。

    枯薪三尺,惟学林也。

  • 3 《闻同庚不幸有感》 宋代·吴芾

    我生甲申岁,同岁知几人。

    十中无一在,使我涕陨巾。

    尝试屈指数,谁登要路津。

    不过五六辈,踪迹半已陈。

    其一最先达,进为国大臣。

    宠荣无与比,近亦以讣闻。

    顾我何为者,本是陇亩民。

    持橐已过分,寿更近七旬。

    独恨苦拘缚,归志不得申。

    天复放我归,遂此自由身。

    湖山堪寓目,风月足怡神。

    有花我共醉,有鸟助我吟。

    若不自娱乐,开口对芳辰。

    却恐泉下客,笑我浪苦辛。

    虽生亦何益,徒负百年春。

  • 4 《偈颂二十九首》 宋代·释云

    崑崙奴,著铁袴。

    打一棒,行一步。

    {内娄外辶}逻真个{内娄外辶}逻,峭措非常峭措。

    不惟佛法会尽,且是文章满肚。

    见渠尝试篇诗,便有惊人底句。

    如今对大众前,不免一时剖露。

  • 5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宋代·陈傅良

    以之为雪耶,雪或堕汙浅。

    以之为玉耶,玉或附旒冕。

    春前每尝试,岁晏不退转。

    悠哉似有道,可与共舒卷。

  • 6 《能仁院前有石像丈余盖作大像时样也》 宋代·陆游

    江阁欲开千尺像,云龛先定此规模。

    斜阳徙倚空三叹,尝试成功自古无。

  • 7 《用十梅韵签冯簿》 宋代·王炎

    尝试评公诗,崖岸极孤绝。

    同僚笔可焚,后学巾宜折。

  • 8 《挽宋岩老参议》 宋代·陈傅良

    居然是是亦非非,错处稠中定不疑。

    万事过人旁袖手,一生从众自观颐。

    肯为壮县虽尝试,略见周行已逆知。

    尽日杜门佳客至,小槽亲校酒醇漓。

  • 9 《送曹子方福建转运判官二首二》 宋代·晁补之

    侏儒未用笑先生,孟博聊堪揽辔行。

    学有人民可尝试,诗须山水与逢迎。

    边夷岂识朝廷治,耕钓唯知吏政平。

    台阁时清多俊彦,萧生雅意未宜轻。

  • 10 《安乐窝三首》 宋代·裘万顷

    孤山尝试一登临,归梦纷然绕故林。

    个是平生安乐处,清泉白石总关心。

  • 11 《哨遍·池上主人》 宋代·辛弃疾

    池上主人,人适忘鱼,鱼适还忘水。

    洋洋乎,翠藻青萍里。

    想鱼兮、无便於此。

    尝试思,庄周正谈两事。

    一明豕虱一羊蚁。

    说蚁慕於膻,於蚁弃知,又说於羊弃意。

    甚虱焚於豕独忘之。

    却骤说於鱼为得计。

    千古遗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

    子固非鱼,噫。

    鱼之为计子焉知。

    河水深且广,风涛万倾堪依。

    有网罟如云,鹈鹕成阵,过而留泣计应非。

    其外海茫茫,下有龙伯,饥时一啖千里。

    更任公五十犗为饵。

    使海上人人厌腥味。

    似鲲鹏、变化能几。

    东游入海,此计直以命为嬉。

    古来谬算狂图,五鼎烹死,指为平地。

    嗟鱼欲事远游时。

    请三思而行可矣。

* 关于尝试的诗词 描写尝试的诗词 带有尝试的诗词 包含尝试的古诗词(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