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越的古诗词(26首)
1 《石钟山记》 宋代·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 《乱石吟》 宋代·邵雍
天津多乱石,石里闲寻覔。
真玉固难求,似玉亦难得。
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
奈无清越声,更无温润色。
6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九昆山》 宋代·王安石
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
崖风与穴水,清越有余声。
悲哉世所珍,山出受欹倾。
不如鹤与猿,栖息尚全生。
7 《题郑宁夫玉轩诗卷》 宋代·戴复古
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
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8 《次韵李智渊暮行湖上》 宋代·郭印
晚凉曳杖寻幽绝,怪树相逢如磬折。
萦纡小径浑路迷,突兀高亭补林阙。
袭人暗递竹间风,延客长明波底月。
游鱼适性频往来,归鸟呼雏弄清越。
避炎终夕见天真,脱巾露顶脚不袜。
9 《祀先蚕六首》 隋代·佚名
日吉辰良,礼备乐作。
精诚内孚,俎豆交错。
升歌清越,侑此三爵。
黎民不寒,幽吉同乐。
10 《郊庙朝会歌辞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 隋代·佚名
待漏造王庭,威位盛莫京。
纷纶簪组列,清越佩环声。
礼饮终三爵,韶音举九成。
永同凫藻乐,千载奉升平。
11 《鸣玉泉》 宋代·陆九韶
朅来坐幽亭,恍在昆山曲。
清越声盈耳,群工琢良玉。
又疑跻金阙,仙班佩相属。
圆环碎琼琚,登降互击触。
洒然襟袍爽,无处著利欲。
不贪以为宝,对此景高躅。
12 《十二月初四夜同吴资深陈明叔宿观山》 宋代·赵蕃
一源何自发嵌空,漱月流风昼夜中。
故有松声杂清越,独无梅影照玲珑。
乡人但说观山寺,客子深怀太史公。
好事陈吴不易得,冒寒襆被肯来同。
13 《奉和御製告玉清昭应宫太庙礼成》 宋代·夏竦
时巡将顺豫,吉礼协休成。
先道真文肃,徐銮瑞气平。
密都嘉薦备,太室令芳呈。
清越锵金奏,斋庄俨翠缨。
矞云朝荟蔚,花雪夜萦盈。
焕衍昭繁祉,千龄表盛表。
14 《大涤洞天留题》 宋代·林迪
暇日来游九锁山,登龙踞虎恣跻攀。
方瞳皓豁小天下,仙隐清越非人间。
秘籍琼科辉映簇,白云朱鹤镇长闲。
洞中丹灶开还未,顾觅刀圭驻瘠颜。
15 《祀先蚕六首》 隋代·佚名
日吉辰良,礼备乐作。
精诚内孚,俎豆交错。
升歌清越,侑此三爵。
黎民不寒,幽吉同乐。
16 《含山令尹章邦基即其所居剜山得石嵌空乃作堂》 宋代·王之道
我闻美玉地所秘,出为世用自有时。
譬犹景星与庆云,千载往往一见之。
君家玉璧岂无说,凿山得石夸瑰奇。
岂惟苍翠实相似,温润清越璠璵姿。
细看高广类墙壁,以璧名之故其宜。
剜劖不已石无尽,此窟未易窥藩篱。
作堂正在佳绝处,下视海岳如城池。
钱塘雪浪涌澎湃,天竺烟岫纷参差。
君于其间日成趣,长篇短句挥蛟螭。
乃知地灵不爱宝,要令景物求新诗。
顾我与君无半面,牵帅阿咸难固辞。
沽哉沽哉吾与玉,它年相见期相知。
17 《郊庙朝会歌辞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 隋代·佚名
待漏造王庭,威位盛莫京。
纷纶簪组列,清越佩环声。
礼饮终三爵,韶音举九成。
永同凫藻乐,千载奉升平。
18 《和晏相公答张提刑名诗三首·陈情》 宋代·韩维
濠上蒙庄达,田中彭泽归。
安能陈道德,直可景光辉。
欣奉燕台集,恭陪汉相威。
阳春回丽曲,清越满金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