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地的古诗词(476首)

  • 1 《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4 《黄州快哉亭记》 宋代·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 7 《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 3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 4 《羌村》 唐代·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 5 《韩碑》 唐代·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 4 《浩歌》 唐代·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 4 《鹊桥仙·月胧星淡》 宋代·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

    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

    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 3 《鸿》 宋代·朱继芳

    鸿飞九天上,人在平地望。

    尘土与青云,其间能几丈。

  • 4 《桃源行》 宋代·汪藻

    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

    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

    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寻常避世人。

    关中日月空千古,花下山川长一身。

    中原别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

    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限南北。

    人间万事愈堪怜,此地当时亦偶然。

    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求长年。

  • 5 《偈颂九首》 宋代·释如净

    平地起骨堆,虚空剜窟笼。

    蓦透两重关,拈却黑漆桶。

  • 6 《烟波即事》 宋代·陆游

    雕胡炊饭芰荷衣,水退浮萍尚半扉。

    莫为风波羡平地,人间处处是危机。

  • 7 《绍定庚寅纪事》 宋代·萧澥

    稻粱平地寇难防,到处搬为塞上粮。

    路险林深多脱谷,东风绿偃满山秧。

  • 8 《和君实端明登石阁》 宋代·邵雍

    平地虽然远,那知物物新。

    危楼一百尺,别有万般春。

  • 9 《观汤泉,白龙池,小憩祥符寺》 明代·程敏政

    四山回合驾飞桥,似隔云间万里遥。

    蜃气半天浮海市,龙雷平地起风潮。

    云中鹤叟春锄药,月下青童夜弄箫。

    碌碌尘寰成底事,却将奇绝付渔樵。

* 关于平地的诗词 描写平地的诗词 带有平地的诗词 包含平地的古诗词(47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