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月的古诗词(24首)

  • 1 《柳梢青 和古词韵二首》 元代·马钰

    悟个不生不灭。

    更不肯、拈花摘叶。

    忻则高歌,醉眠芳草。

    攀游仙阙。

    有时普劝人人,莫讶我、丁宁切切。

    走骨行尸,贪财竞色,枉销年月

  • 2 《生日吟》 宋代·邵雍

    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

    日辰同甲,年月同辛。

  • 3 《雪晴游惠山》 宋代·刘过

    松杉如立密当门,长在山中管送迎。

    棲石草根留雪在,响阶檐溜滴春声。

    簿书拨置君能到,碑刻摩挲眼倍明。

    欲作小诗无好句,只题年月记纪行。

  • 4 《简艮斋》 宋代·曾丰

    广东漕臣重,本朝名士多。

    梁题年月古,壁记姓名讹。

    画象初何补,濂溪自不磨。

    闻名犹起敬,况睹大冠峨。

  • 5 《银城旧县》 宋代·李士会

    人民城郭骇俱非,从此西迁西复西。

    曾是万家雄井邑,依然一段好山溪。

    津无可锁沈江渚,市不闻钟委草泥。

    碑碣更随年月换,兴亡往事向谁稽。

  • 6 《答中书诗》 南北朝·谢灵运

    契阔北京。

    劬劳西郢。

    守官末局。

    年月已永。

    孰是疲劣。

    逢此多□。

    厚颜既积。

    在志莫省。

  • 7 《贺丘子从迁居》 宋代·陈藻

    老夫昨者亦迁居,只是他人借屋庐。

    道义交亲无罣碍,妻孥虑远自嗟吁。

    乃翁能殖千金去,令子均分甲第余。

    醉卧市心年月久,南桥依旧赋归欤。

  • 8 《满江红·在昔尝闻》 宋代·无名氏

    在昔尝闻,老彭祖、寿龄八百。

    试屈指、我公今岁,才方八八。

    乙百更添三十六,算来总是公年月

    对梅花、时候庆生朝,真欢悦。

    儿既劝,金蕉叶。

    孙又把,沉檀爇。

    喜儿孙满目,芝兰英发。

    笑问堂前王母看,而今几度蟠桃结。

    道当时、亲手共栽培,何须说。

  • 9 《柳梢青·悟个不生不灭》 宋代·无名氏

    悟个不生不灭。

    更不许、拈花摘叶。

    兴则高歌,醉眠芳草,梦游仙阙。

    有时苦劝人人,莫呀我、叮咛切切。

    走骨行尸,贪财恋色,枉消年月

  • 10 《戏作》 宋代·陈彦才

    赋命安能比钜公,偶然年月与时同。

    只因日上争些子,笑向连江作醉翁。

  • 11 《与元九书》 唐代·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畜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

    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浊,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

    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

    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

    音有韵,义有类。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

    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

    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

    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剚矣。

    《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

    《诗》、《骚》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

    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

    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

    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

    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

    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

    于时六义始缺矣。

    晋、宋已还,得者盖寡。

    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

    江、鲍之流,又狭于此。

    如梁鸿《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

    于时六义浸微矣!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

    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采采芣苡”,美草以乐有子也。

    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

    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于时六义尽去矣。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

    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十三四。

    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九岁谙识声韵。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

    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

    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

    不相与者,号为沽誉,号为诋讦,号为讪谤。

    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诫焉。

    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

    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

    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

    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

    其余即足下。

    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

    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日者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准的。

    其余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

    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

    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

    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

    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娱乐,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

    此诚雕篆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

    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多取。

    ”仆是何者,窃时之名已多。

    既窃时名,又欲窃时之富贵,使己为造物者,肯兼与之乎?今之屯穷,理固然也。

    况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屯剥至死。

    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

    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

    彼何人哉!况仆之才又不迨彼。

    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

    亦可谓不负白氏子矣。

    微之,微之!勿念我哉!仆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

    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

    又或退公独处,或移动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

    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

    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百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

    异时相见,当尽致于执事。

    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

    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

    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

    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

    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

    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余。

    攀、李在傍,无所措口。

    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不觉老之将至。

    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脱踪迹、傲轩鼎、轻人寰者,又以此也。

    当此之时,足下兴有余力,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如张十八古乐府,李二十新歌行,卢、杨二秘书律诗,窦七、元八绝句,博搜精掇,编而次之,号为《元白往还集》。

    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

    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不数月而仆又继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太息矣!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

    其间妍媸,益又自惑。

    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

    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

    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少睡。

    引笔铺纸,悄然灯前,有念则书,言无铨次。

    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言也。

    居易自叙如此,文士以为信然。

  • 12 《古钗叹》 唐代·张籍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

    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

    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

    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

    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 13 《古意》 唐代·孟郊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

    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

    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

    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

    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

    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

    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 14 《和武相锦楼玩月得浓字(时为西川营田副使)》 唐代·柳公绰

    此夜年年月,偏宜此地逢。

    近看江水浅,遥辨雪山重。

    万井金花肃,千林玉露浓。

    不唯楼上思,飞盖亦陪从。

  • 15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联句》 唐代·李群玉

    墙阴数行字,怀旧惨伤情。

    薜荔侵年月,莓苔压姓名。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

    独立秋风暮,凝颦隔郢城。

* 关于年月的诗词 描写年月的诗词 带有年月的诗词 包含年月的古诗词(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