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舍人的古诗词(56首)

  • 1 《画蛇添足》 两汉·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5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两汉·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5 《寄欧阳舍人书》 宋代·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

    巩再拜。

  • 4 《吴大监挽词》 宋代·楼钥

    旷典将行日,南宫得舍人

    铨衡轻易地,造化漫劳神。

    旧事谁能记,交情我独亲。

    吁嗟三昧手,不见掌丝纶。

  • 5 《后元佑行上辨章乔益公》 宋代·岳珂

    正月二日天气清,六符两两三阶平。

    合门催班报麻案,珂马玎玲万人看。

    押麻参政拆玺封,宣词舍人来殿东。

    鞠躬一声百寮听,军国平章乔益公。

    天心果与人心同,大哉圣断天与通。

    本朝太平说元佑,五岳三光浑未剖。

    当年一日三制颁,吕范堂堂分左右。

    虔中大老更魁杰,申国勋名比韩富。

    民生是时非汉唐,亲见至治跻羲皇。

    一尘不起四夷服,轨顺星躔蕃五谷。

    士皆有造百姓宁,官僚彻底清似冰。

    桁杨毕空戈革偃,天街镜净无搀枪。

    彼何人斯阶启厉。

    九县回飙八弦沸。

    高皇疋马开东南,王业中兴今五世。

    穷荒{左革右未}{左革右曷}何自来,中原万里吹黄埃。

    数殚剥复回否泰,胚腪元气钟奇才。

    耆明寿隽轶千古,吕望鹰扬称尚父。

    便教旦奭居东西,穆穆迓衡今再睹。

    官家即日开天章,貂冠玉佩游岩廊。

    一都一俞一吁咈,四海春风已披拂。

    圣贤自昔难相逢,巨鱼纵壑鸿遇风。

    舆人欢呼争诵说,元佑嘉熙莫分别。

    君不见徂徕处士歌一夔,浓墨大字庆历诗。

    生民至今受其赐,千载万载生光辉。

    陋儒笔研久不治,安得椽笔摹英辞。

    两朝庆佑俱盛时,众贤一念犹西陲。

    天心原化光明烛,先望分辉照荆蜀。

  • 6 《春夏之交鸣鸟百族惟布榖声最悲急动人戏作十》 宋代·陆游

    春风舍人去,陆子叹以惊。

    欲挽春使回,无奈布榖声。

    春亦何负汝,旦暮声不停?或谓布榖者,一气感使鸣,春老自当去,微禽彼何情?上天运四时,斗柄亦峥嵘,奈何独私春,欲使久不倾!南风吹众绿,一扫紫与赬,此时岂不佳,乃尔怀不平?勿作儿女态,起视东郊耕。

  • 7 《答赵守见贻这韵》 宋代·曹彦约

    已报亲题下紫泥,尚留佳识筑新堤。

    一心国事忉忉在,万口民歌剪剪齐。

    惜去辙须田父卧,催归诏有内臣赍。

    舍人若问朝天日,割尽黄云水满犁。

  • 8 《阍吏》 宋代·司马光

    弊车羸马犯尘泥,愁到朱门遍遍辞。

    相国舍人虽骤见,将军马监岂相知。

    因循岁月劳何补,颠倒风埃辱固宜。

    惆账东岗旧陂在,素心空负白云期。

  • 9 《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 宋代·黄庭坚

    舍人梅坞无关锁,携酒俗人来未曾。

    旧时爱菊陶彭泽,今作梅花树下僧。

  • 10 《送张王叔孝曾二首》 宋代·赵蕃

    难弟诗初和,难兄盖复倾。

    时方论名位,公独叙交情。

    八座使边节,舍人垂世名。

    用之俱未尽,衮衮看公卿。

  • 11 《遗直堂》 宋代·曾几

    三孔吾渭阳,犹及见仲叔。

    堂堂舍人公,再拜但乔木。

  • 12 《范叔刚舍人示文正公象笏》 宋代·楼钥

    千载威名文正公,忽瞻遗笏照双瞳。

    敢从象齿窥清裁,屡批龙鳞奋大忠。

    秉立定知端若植,至今犹想气如虹。

    舍人接武登廊庙,宜宝甘棠振祖风。

  • 13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 宋代·陆游

    长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盘径三尺;忽看擘地出人间,桂树扶疏如淡墨。

    揽衣独立镜湖边,风露万顷秋渺然;开帆讵必入东海,骑鲸便可追飞仙。

    冰壼玉瀣侵骨冷,醉看孤鸾舞清影。

    夜阑归舍人已眠,却倩天风为吹醒。

  • 14 《春申君》 元代·杨维桢

    春申君,见利重,见理蒙。

    保相印,封江东,李家女儿入楚宫。

    春申灭国并灭嗣,舍人入相遗腹子。

  • 15 《寄邵德昂》 明代·沈应

    高隐青门不识尘,碧桃花下白纶巾。

    诗传画意王摩诘,船载书声米舍人

    半板水扉兼竹净,一间草阁与山邻。

    闲情不及鸥先往,几度相思入梦频。

* 关于舍人的诗词 描写舍人的诗词 带有舍人的诗词 包含舍人的古诗词(5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