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闻的古诗词(42首)

  • 1 《货殖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

    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

  • 4 《胠箧》 先秦·庄周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

    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

    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

    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 2 《寄题安福李令先春阁》 宋代·黄庭坚

    宫殿绕风烟,江山壮城郭。

    令君蓺桃蓺,面春筑飞阁。

    春至最先知,雨露偏花药。

    是日劝农桑,冰销土膏作。

    弦歌出县斋,裴回问民瘼。

    鸡犬声相闻,婴此簿领缚。

    安得携手嬉,烹茶煨鸭脚。

  • 3 《村居即事》 宋代·刘雪崖

    数声鸡犬自相闻,借得茅庐住水濆。

    梅欲黄时常是雨,稻才青处便如云。

    忧时每欢朝廷远,学稼方知畎亩勤。

    若使徵书到岩谷,北山又恐动移文。

  • 4 《曹使君舍夜饮归步月出城色山色如画作诗一首》 宋代·毛滂

    西曹满百第相闻,东阁招延气自春。

    鸡肋天教辞怒臂,牛心公与慰谗唇。

    酒红欲去风吹颊,山碧来迎月满身。

    步入柏阴清夜急,敲门惟有鹤应人。

  • 5 《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 宋代·苏辙

    我昔得罪迁南夷,性命顷刻存篙师。

    风吹波荡到官舍,号呼谁复相闻知。

    小园畜蚁防桶蠹,空庭养蜂收蜜脾。

    读书一生空自笑,卖盐竟日那复词。

    城中清溪可濯漱,城上连峰堪幕帷。

    十千薄俸聊足用,鱼多米贱忧无訾。

    东坡居士最岑寂,岌然深藂见狐罴。

    坐隅止鵩偶成赋,盘中食蟆时作诗。

    怜君富贵可炙手,一时出走羞啜醨。

    泽傍憔悴凡几岁,胸中芥蒂无一厘。

    江山别来今久伏,不独能言能画之。

    同朝执手不容久,笑我野马方受羁。

    袖中短卷墨犹湿,傍人笑指吾侪痴。

    方求农圃救贫病,它年未用讥樊迟。

  • 6 《送翁诚之赴阙》 宋代·徐照

    我亦清湘去,何年可会君。

    贫惟诗送别,愁觉酒难醺。

    郊祀随天仗,台上识瑞云。

    定知分美郡,音问欲相闻

  • 7 《昔游诗》 宋代·姜夔

    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

    半空发积雪,万万玉花凝。

    或如生绡挂,或作薄雾横。

    纷纷虎豹吼,往往蛟龙惊。

    人语不相闻,溅雹漂我缨。

    有鱼缘峭壁,上上终不亭。

    此中有神物,雷雨周八弦。

  • 8 《隔谷歌》 明代·刘基

    战鼓咽悲风,弓折不可把。

    弟兄隔谷不相闻,咫尺人间与泉下。

    丈夫誓许国,杀身非所怜。

    两心本一气,何能坐相捐。

    登埤四顾望,慷慨肝胆裂。

    不见救兵来,但见绕城铁甲光如雪。

    飞禽在罗网,尚或念其饥。

    身为高官马食粟,忍见手足居重围?相彼鸿与雁,亦各顾

    匹俦。

    挽弓射一猿,群猿拔箭声啾啾。

    鸟兽且有情,人心独何尤。

    呜呼!田家紫荆虽微木,不忍听君歌《隔谷》。

  • 9 《颂四宾主》 宋代·释印肃

    主中宾,近日门风革故新。

    相见相闻俱不谬,时时笑觉梦中神。

  • 10 《重别周尚书诗 二》 南北朝·庾信

    河桥两岸绝。

    横歧数路分。

    山川遥不见。

    怀袖远相闻

  • 11 《和晏尚书出城口占四首》 宋代·宋祁

    千里梁陈一眺分,古愁今恨枉相闻

    早须跋马收清思,莫看沈西日暮云。

  • 12 《送容斋自福粹满归》 宋代·萧黯

    一门伯仲知谁似,四海文章正数君。

    何事与予如旧识,由来于世两相闻

    闲官各喜光阴剩,胜地空多物色分。

    忽复翩然从此去,便应变化上青云。

  • 13 《雁山纪游七首·宝完灵云二寺》 宋代·薛嵎

    夜钟寥閴远相闻,古佛青山自结邻。

    片石挂空平可渡,两峰侵汉立如人。

    云归荡顶无多路,僧住岩根老此身。

    为忆龙湫重回首,。

    来看瀑布独逡巡。

  • 14 《卜居》 宋代·高翥

    结屋离黄道,开门对白沙。

    一庄千古月,三径四时花。

    客至旋沽酒,身闲自煮茶。

    相闻虫鸟外,不复听喧哗。

* 关于相闻的诗词 描写相闻的诗词 带有相闻的诗词 包含相闻的古诗词(4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