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窃悲的古诗词(2首)

  • 1 《上梅直讲书》 宋代·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诚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轼愿与闻焉。

  • 4 《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唐代·岑参

    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

    一朝逢世乱,终日不自保。

    胡兵夺长安,宫殿生野草。

    伤心五陵树,不见二京道。

    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

    胡雏尚未灭,诸将恳征讨。

    昨闻咸阳败,杀戮净如扫。

    积尸若丘山,流血涨丰镐。

    干戈碍乡国,豺虎满城堡。

    村落皆无人,萧条空桑枣。

    儒生有长策,无处豁怀抱。

    块然伤时人,举首哭苍昊。

    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悔不学弯弓,向东射狂胡。

    偶从谏官列,谬向丹墀趋。

    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

    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

    功业今已迟,览镜悲白须。

    平生抱忠义,不敢私微躯。

* 关于窃悲的诗词 描写窃悲的诗词 带有窃悲的诗词 包含窃悲的古诗词(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