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孙的古诗词(516首)

  • 1 《关山月》 宋代·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 4 《黄生借书说》 清代·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 3 《垂老别》 唐代·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 4 《螽斯》 先秦·诗经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 4 《诫兄子严敦书》 两汉·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 4 《周颂·天作》 先秦·佚名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

  • 5 《臧哀伯谏纳郜鼎》 先秦·左丘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

    其若之何?”公不听。

  • 4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唐代·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 5 《祭鳄鱼文》 唐代·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

    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其无悔!

  • 3 《周颂·烈文》 先秦·佚名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 3 《大雅·假乐》 先秦·佚名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

    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

    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无怨无恶,率由群匹。

    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

    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 4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唐代·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 4 《送浑将军出塞》 唐代·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 5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 4 《赠汪孝子》 宋代·孟益

    循善无疑报自天,一身耆艾子孙蕃。

    好将姓字闻朝著,旌市居为孝弟村。

* 关于子孙的诗词 描写子孙的诗词 带有子孙的诗词 包含子孙的古诗词(51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