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其身的古诗词(60首)

  • 1 《童趣》 清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4 《祭鳄鱼文》 唐代·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

    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其无悔!

  • 3 《何人斯》 先秦·佚名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絺搅我心。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尔之亟行,遑脂尔车。

    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

    还而不入,否难知也。

    壹者之来,俾我絺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及尔如贯,谅不我郑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有靦面目,视人罔极。

    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 3 《周颂·访落》 先秦·佚名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于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 2 《管仲论》 宋代·苏洵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 4 《陈子昂无端帖赞》 宋代·岳珂

    麟台正字垂拱臣,手持鸿笔扶金轮。

    喔咿自拟教牝晨,尚欲圭璧全其身

    笔精墨妙虽有神,千载乃作无端人。

    以人废言古所闻,尚可展卷书吾绅。

  • 5 《论诗寄硕父五首》 宋代·赵蕃

    诗人例多穷,我穷亦何因。

    频年走道路,一饥累其身

    箪瓢岂非福,天理元自均。

    俯仰苟不愧,此心犹昔人。

  • 6 《谒毛竹间先生》 宋代·邹輗

    不辱其身不辱亲,要明圣学尽人伦。

    岂为媚世文章上,养就中和万古春。

  • 7 《杂诗五首》 宋代·曾巩

    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

    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

    经营救氛沴,此志卒埃尘。

    士生有进退,何必弃其身

    其道虽褊迫,其行绝缁磷。

    公心不吾诳,复求无此人。

  • 8 《遗直堂》 宋代·曾几

    柏叶松其身,在时公手植。

    杂树谁所栽,一钱初不值。

  • 9 《凌霄附柏》 宋代·文同

    古柏苍苍高入云,凌霄万朵拥其身

    有如巨君染须发,新娶杜陵佳丽人。

  • 10 《访落》 先秦·诗经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 11 《偈颂二百零五首》 宋代·释正觉

    百城游遍,遍诣文殊。

    不见其身,唯摩其顶。

    老眼就看青嶂骨,败鞋行到白云根。

  • 12 《李伯纪丞相挽诗》 宋代·赵令衿

    相位期三入,人心望一新。

    名称高世表,器识自天真。

    孰谓仁人寿,空怜吾道贫。

    彼苍如有意,应百赎其身

* 关于其身的诗词 描写其身的诗词 带有其身的诗词 包含其身的古诗词(6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