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叔父的古诗词(20首)

  • 1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代·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

    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

    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

    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

    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

    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

    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

    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

    亦惟少垂察焉。

    渎冒威尊,惶恐无已。

    愈再拜。

  • 4 《杂咏一百首·阿宜》 宋代·刘克庄

    牧有谆谆诲,宜无赫赫声。

    假令如叔父,一世得狂名。

  • 5 《送家叔通守光山二首》 宋代·李洪

    籍甚贤通守,吾家叔父尊。

    暂淹纡旧绶,久合拥朱轓。

    楚甸重分刺,边城已息屯。

    前驱须少伫,天子有恩言。

  • 6 《寄怀寿光主簿四叔父》 宋代·晁补之

    我初就学首未冠,叔父不以童儿看。

    我今生年二十一,叔父晚作东州官。

    侧身西望不得见,泪下两脸何丸澜。

    青春白日不照贫士屋,使我四壁长年寒。

    六年两岁从进士,晚学扬雄识难字。

    贷钱乞米出都门,鼓腹吹篪入吴市。

    读书击剑老死终,何为古来慷慨无人知。

    上有九重之青天,下有百尺之黄泥。

    收声藏热等雷火,白杨蔓草秋风悲。

    生亦不可料,死亦不可量。

    荆山长号刖两足,何如船尾歌沧浪。

    我不能钩章抉句攀俊造,又不能赤鸡白狗追年少。

    矫首翻肠无一言,归去吴松学渔钓。

    主簿卑官何所施,秋来两鬓应生丝。

    阿宜已冠无成事,犹忆它年冬至诗。

  • 7 《予既赋金貂亭诗巽伯求益不已偶得名酒连饮辄》 宋代·苏泂

    君不见陈留阮籍字嗣宗,竹林贤者渠称雄。

    登山临水辄经日,竟用酣饮全其躬。

    谓浑汝不得复尔,独善犹子曰仲容。

    以其任达似叔父,气压道北空多铜。

    宗人共集作圜坐,酌以大斗飞金钟。

    著言君子处域内,何异群虱居裈中。

    形骸忽忘置不问,岂复上欲图三公。

    古来贤达类若此,刘伶毕卓非凡庸。

    陶潜数酌宦情远,李白一斗诗情通。

    彼胡不醒匪不智,智在意表言难穷。

    共惟遥集乃咸嗣,是饮三代传家风。

    五马渡江一马龙,事未几见嗟江东。

    就家拜爵下车去,摇手温峤吾谁从。

    京尹非才固所愿,青山听入明招终。

    所亲相顾数在念,谓方醉耳何其聪。

    孙为知几翁远识,信使日月垂虚空。

    山林钟鼎不两立,珥貂著屐将无同。

    解之换酒亦不恶,蜡以盛足诚为工。

    古来醉人醉亦醒,后之醒者醒而聋。

    作亭缥缈山水胜,曳杖扶疏烟雨蒙。

    长江为杯斗为杓,一饮天地生春红,持杯却酹我遥集,籍咸坟土俱蒿逢。

    步兵常侍本何物,目送千古归飞鸿。

    我今与子生并世,得不痛沃崔嵬胸。

    只看祖家当时所馀两小簏,其视吴屐相去何啻亿万千千重。

  • 8 《代人上叔母张氏生辰三首》 宋代·仲并

    忆昔观光际,温颜获屡亲。

    奖提烦叔父,驽蹇负前人。

    幸会逢今日,飘飘愧此身。

    捧觞陪子侄,深觉仲容贫。

  • 9 《责{上广下来}》 宋代·刘学箕

    我生不辰八岁孤,伯父薨逝叔父无。

    长才十五立志苦,不敢怠惰知读书。

    汝生父子不识面,母慈育字如捧珠。

    那知汝更命苦极,八龄甫及母亦殂。

    幸有阿叔相持扶,叔亦痛念同气馀。

    辛勤鞠养力尽瘁,五载为汝六请师。

    固知门户要人兴,切切训诲口欲枯。

    有言弗听日益懒,乖劣气習移下愚。

    朅来值我有行役,恐汝质变为小夫。

    携俱不惮数千里,跳走健胜猿与狙。

    水行为汝爱江湖,出陆每愁山险纡。

    川途尤愁念虑苦,摩拊岂啻亲子如。

    傍舟终日捞虾鱼,兴舆人夫肩□□。

    □呶徒自费牙颊,事不获已施鞭蒲。

    潜窥谪视不少改,谑浪笑傲仍前初。

    圣比有味懒不读,对字粗晓平侧呼。

    吾家七世身业儒,忠孝学术夸乡闾。

    汝当更明所自出,挺挺当代文公朱。

    不悛祗为先德羞,失教何异犬马猪。

    稍长面目益可憎,侪辈戏弄人见疏。

    我今极口复汝说,速宜悔念毋忽诸。

    嬉游傥更不检束,命也奈何吾已夫。

  • 10 《辰阳待岳祠之命舟发武陵回寄从游诸公》 宋代·赵蕃

    叔父同流元佑支,清贫远自相国时。

    旧闻河朔人伟奇,元衡笔力犹可窥。

    佳哉伯玉贤埙篪,小阮亦与竹林期。

    兆民虽云非旧知,知之正自梅花诗。

    伯寿憔悴儒冠衣,十年不调长苦饥。

    经明行修后所归,非吾光远其谁推。

    洪文学问方筑基,基成可保无倾欹。

    嗟我误落东南陲,疏者乃亲亲异宜。

    念我流转终年疲,去章已上归俟之。

    或持酒肴或赠辞,亦或眷眷江之湄。

    数面成亲还语离,前日之乐今日悲。

    秋风飒飒衣披披,山长水远属玉飞。

    高城望断日已西,望不可见令人思。

  • 11 《柳子厚》 宋代·于石

    早缀朝班附叔父,晚随儿女拜双星。

    半生巧宦翻成拙,何用区区更乞灵。

  • 12 《辛丑九日五首》 宋代·方回

    世间何事不空无,万古年年九日徂。

    最忆吾家先叔父,塘头一树紫茱萸。

  • 13 《留别三侄》 宋代·曾几

    僧窗又与汝周旋,百感相随到酒边。

    无复吹箎如异日,空惊枕块已三年。

    一门叔父吾衰矣,东阁郎君但勉旃。

    不为怀金纡紫事,澡身玉雪是空传。

  • 14 《寄王光禄》 明代·邓渼

    荷巾蕙带日倘佯,犹忆先朝尚食忙。

    万石家风承内史,一门叔父有中郎。

    歌徵桃叶双鬟艳,酒布兰生百味香。

    重恐干旄烦守相,扶筇多在果园坊。

  • 15 《水调歌头·叔父茅封贵》 宋代·牟巘

    叔父茅封贵,先帝棣华亲。

    平生为善最乐,夙德宛天人。

    玉叶金枝方茂,瑶沼丹壶如画,光景镇长新。

    五福一日寿,万象总皆春。

    正秋分,记初度,绂缠麟。

    传宣来自绛阙,瑞采蔚轮囷。

    乐有钧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酝,翠釜紫驼珍。

    笑把南山指,还以祝严宸。

  • 16 《送别驾赴晋陵即舍人叔之兄》 唐代·李端

    诸宗称叔父,从子亦光辉。

    谢脁中书直,王祥别乘归。

    江帆冲雨上,海树隔潮微。

    南阮贫无酒,唯将泪湿衣。

  • 17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唐代·杜甫

    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

    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

    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

    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

* 关于叔父的诗词 描写叔父的诗词 带有叔父的诗词 包含叔父的古诗词(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