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地的古诗词(1924首)

  • 1 《辨奸论》 宋代·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

    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

    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

    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

    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

    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

    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

    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

    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 3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5 《听颖师弹琴》 唐代·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凤皇 一作 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 2 《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 3 《上邪》 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5 《登楼》 唐代·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 一作:梁父)

  • 8 《别云间》 明代·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6 《长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 4 《书愤二首》 宋代·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 4 《风赋》 先秦·宋玉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

    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

    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将击芙蓉之精。

    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

    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

    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

    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啖齰嗽获,死生不卒。

    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 4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 3 《岁暮》 唐代·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 3 《安定城楼》 唐代·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 3 《始闻秋风》 唐代·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 4 《武夷山中》 宋代·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 关于天地的诗词 描写天地的诗词 带有天地的诗词 包含天地的古诗词(19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