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余力的古诗词(56首)

  • 1 《论贵粟疏》 两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

    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

    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

    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

    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

    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 5 《索友有赓和》 宋代·冯时行

    诗债迟迟不见还,只缘草赋动天颜。

    一挥可但难加点,三得何消更索斑。

    余力自知过我辈,新篇不合是君悭。

    风流来往无多日,肯与吾曹作两班。

  • 6 《吕梁硔》 明代·胡翰

    河水趋山东,四旷无险塞。

    吕梁扼其冲,凛若万强敌。

    水势与石斗,终古怒未息。

    舟行龈腭间,众挽不余力

    进始逾跬步,退忽落千尺。

    长年起相语,兹土神所职。

    登祠奉嘉荐,拜跪陈下臆。

    船头勇牵缆,樯表高挂席。

    好风东南来,送我天北极。

    叱驭诚足钦,垂堂讵遑恤。

    昔闻庄叟言,有山在离石。

    悬水三十仞,鱼鳖皆辟易。

    孰隳天地性,遂拯生民溺。

    鸿飞九州野,吾愿观禹迹。

  • 7 《送人出使》 宋代·吴芾

    驿骑駸駸犯露霜,定知遐俗喜生光。

    千官弩矢迎郊外,百姓壶浆夹道旁。

    要使远谋安井邑,尽令诸将守封疆。

    更将余力筹边策,归日收功坐庙堂。

  • 8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宋代·周必大

    经学渊源史笔高,文章余力埒风骚。

    纷纷小技夸流俗,磨灭身名笑尔曹。

  • 9 《巨野》 宋代·陈师道

    余力唐虞後,沉人海岱西。

    不应容桀黠,宁复有青齐。

    灯火鱼成市,帆樯藕带泥。

    十年尘雾底,瞥眼怪凫鷖。

  • 10 《咏汤婆长句寄谈勿庵勉之共发一笑》 明代·龚诩

    岁晚江乡雪盈尺,小斋不禁寒气逼。

    先生独卧不成眠,两脚浑如水中石。

    今宵何幸得温温,伸去缩来随意得。

    非关被底别藏春,深藉汤婆有余力

    此婆生来名阿锡,纺织无能有潜德。

    缄口何曾说是非,谋身不解求衣食。

    寂寂无声伴到明,不作骄痴取怜惜。

    君不见此婆有妹名青奴,骨格玲珑如姊默。

    不容暑气侵肌肤,亦与先生旧相识。

    只因寒暑不同时,弃舍尘中倚空壁。

  • 11 《用前韵谢子舟为予作风雨竹》 宋代·黄庭坚

    子舟诗书客,画手睨前辈。

    挹袂拍其肩,余力左右逮。

    摩拂造化炉,经营鬼神会。

    光煤叠乱叶,世与作者背。

    看君回腕笔,犹喜汉仪在。

    岁寒十三本,与可可追配。

    小山苍苔面,突兀谢憎爱。

    风斜兼雨重,意出笔墨外。

    吾闻绝一源,战胜自十倍。

    荣枯转时机,生死付交态。

    狙公倒七芧,勿用嗔喜对。

    此物当更工,请以小喻大。

  • 12 《山居即事》 宋代·释绍嵩

    衰落暗成病,如何不白头。

    百年长扰扰,万事祗悠悠。

    耕凿资余力,行藏独倚楼。

    却因虚淡极,忽觉此生浮。

  • 13 《答赵源仲》 宋代·仇远

    人到中年万事慵,我今况是六旬翁。

    归心已薄西湖水,余力重修古泮宫。

    官里简书尤可畏,案头笔砚岂无功。

    迩来士习殊轻陗,愿与醇儒振义风。

  • 14 《李仁甫赋诗送其子塾下第归次韵为赠》 宋代·周必大

    余力犹能诵稗官,奥篇隐帙复何难。

    求贤正市千金骏,当赋终征百羽抟。

    唤渡吴江秋水涨,解鞍蜀道雪山寒。

    归来趁贺郎罢相,东阁重寻一笑欢。

  • 15 《和葺芷雪韵》 宋代·郑清之

    夸父逐日有余力,驱万白{鲵鱼换虫}飞练织。

    连天照耀作夜明,涌池培堆惊壤息。

    竹高已学枪头势,梅近犹能半面识。

    坡翁笑效六一体,八章联翩韵声色。

    麻衣忽见蜉蝣阵,砚池观鱼来紫石。

    郑谷祗解瘦寒句,江上渔蓑正披得。

    何如囊锦生谷纹,兔园老笔阳春墨。

  • 16 《嘲蛩》 宋代·葛绍体

    浮沙篱落乱鸣蛩,永夜相寻客梦中。

    尽是秋风借余力,声声却似怨秋风。

  • 17 《观物吟四首》 宋代·邵雍

    莺蝉体既分,安用苦云云。

    气盛有余力,声销无异闻。

    时来由自己,势去属他人。

    莫作伤心事,伤心不益身。

  • 18 《雪窗》 宋代·张孝伯

    先生原是山中客,仅能扬雄一区宅。

    穷冬十日不出门,群玉峰前看三白。

    谁将名字落人间,丹陛入对天开颜。

    江城作牧多暇日,犹有余力穷跻攀。

    膏肓不除泉石念,胜处何如眼中见。

    四明风月岂无情,要是岁寒心不变。

    晴檐初晃云母光,庭中已休雁鹜行。

    玲珑元不碍达观,下视万物俱清凉。

* 关于余力的诗词 描写余力的诗词 带有余力的诗词 包含余力的古诗词(5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