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事的古诗词(662首)

  • 1 《伶官传序》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4 《辨奸论》 宋代·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

    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

    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

    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

    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

    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

    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

    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

    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 3 《回乡偶书二首》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6 《与诸子登岘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尚在 一作:字在)

  • 3 《野望》 唐代·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惟 通:唯)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 4 《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版本二)

  • 5 《金陵怀古》 唐代·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 3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五代·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 2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宋代·戴复古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

    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

    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

    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

    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

    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 4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4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 5 《深虑论》 明代·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

    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 4 《文帝议佐百姓诏》 两汉·刘恒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

    愚而不明,未达其咎。

    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

    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土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 3 《南安宝戒院作》 宋代·张九成

    苦无人事扰闲居,赢得终年学著书。

    今日欣然出门去,秋风吹意满芙蕖。

  • 4 《次韵杜安行嘉陵春日书事十首》 宋代·郭印

    圣处沉潜久,心华始发明。

    绝知人事缪,顿觉世缘轻。

    俗薄天难定,时危道不行。

    折腰甘五斗,无意问弓旌。

* 关于人事的诗词 描写人事的诗词 带有人事的诗词 包含人事的古诗词(66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