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稷的古诗词(155首)

  • 1 《岳鄂王墓》 元代·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 4 《咏史/和蕃》 唐代·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 2 《金陵新亭》 唐代·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 5 《季氏将伐颛臾》 先秦·孔子及弟子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5 《胠箧》 先秦·庄周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

    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

    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

    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 2 《程文简公挽词三首》 宋代·梅尧臣

    尝预岩廊政,终为社稷臣。

    作藩安旧俗,饮酒得贤人。

    葬礼铙箫咽,明仪币马陈。

    泉堂一经掩,原上只麒麟。

  • 3 《挽故司徒侍中赠尚书令韩魏公三首》 宋代·强至

    平生忠节见临危,四纪三朝报主知。

    伊尹告归曾未果,子房强卧竟难支。

    朝廷首配严亲飨,卤簿新排送葬仪。

    泽在生民功社稷,尧文更揭墓前碑。

  • 4 《渊明祠》 明代·宋濂

    官航晚泊浔阳郭,把酒长怀靖节贤。

    折腰竟辞彭泽米,攒眉宁种远公莲。

    归来松菊开三径,老去柴桑受一廛。

    晋代衣冠谁避世,刘家社稷自书年。

    虽云富贵非吾愿,已有清高独尔伟。

    千载令人吊遗迹,好山青立县门前。

  • 5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 宋代·李洪

    主眷方隆便乞身,共钦勇退解枢钧。

    湖山胜概神仙宅,文武崇勋社稷臣。

    未许赤松陪杖屦,却须黄阁再经纶。

    苍生指日为霖雨,仄耳宣麻宠数新。

  • 6 《咏史上·伊尹》 宋代·陈普

    万物权衡在莘,孰称社稷与君民。

    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 7 《次韵张姑夫感旧》 宋代·晁说之

    用旧为邦不务新,舜琴何事有埃尘。

    焚香秘殿期王母,跃马荒郊访异人。

    尔保丘园为尔土,吾怜盗贼本吾民。

    四愁不及一枝赋,谁许张衡社稷臣。

  • 8 《御赐阁额二首》 宋代·黄公度

    功掩萧何第,名超崔氏堂。

    孤忠扶社稷,一德契穹苍。

    金碧飞翚外,鸾虬结绮傍。

    落成纷贺燕,弱羽得高翔。

  • 9 《一室》 宋代·苏泂

    一室晨辰入,平居社稷忧。

    萤飞原有夜,蝉远不胜秋。

    短发千方误,中年万事休。

    摩挲门外柳,坎止亦乘流。

  • 10 《曹工部挽词》 宋代·楼钥

    箕颍文章士,仪同社稷功。

    惟公承庆裔,有意振家风。

    祠禄真崇道,郎潜叹老冯。

    伤心循吏手,齎志九原中。

  • 11 《四老堂诗》 宋代·仲并

    便胜从来三戟门,良金如友玉如昆。

    天边鸿雁空千里,堂上壎箎共一樽。

    自昔披榛扶社稷,几人衣锦向邱园。

    商山曾为留侯起,来作侯家异世孙。

* 关于社稷的诗词 描写社稷的诗词 带有社稷的诗词 包含社稷的古诗词(155首)